摘要:
目的:探討分析外科手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的臨床價值,總結治療方法及臨床經驗。方法:選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假性胰腺囊腫患者38例,均行外科手術治療,回顧性分析其診治過程,及預后情況,總結外科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結果:38例患者中,死亡1例(2.6%),5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2%,2例患者術后復發,其余患者術后良好。結論:假性胰腺囊腫需根據病情,結合實驗室檢查,采取不同的手術方式,囊腫胃吻合術是一種簡單的、臨床效果滿意的術式。
關鍵詞:外科手術;假性胰腺囊腫;臨床價值
【中圖分類號】
R248.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34-02
急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史等多種因素均可導致假性胰腺囊腫的發生,是胰腺最常見的囊性病變,病程較長,復發率高[1]。目前治療假性胰腺囊腫有很多種方法,如介入治療或內鏡等,但仍有部分患者需外科手術治療,如外引流術、內引流術和切除術。現選取我院收治的部分病例,探究外科手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的臨床價值,希望對臨床診治提供借鑒,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入選的38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另有兒童2例。患者年齡5-66歲,中位年齡46.8歲。其中,18例(47.4%)患者就診于急性胰腺炎;有14例(36.8%)患者有慢性胰腺炎或胰腺外傷史;5例(13.2%)患者為假性囊腫復發患者;其余患者懷疑為膽源性或其他。患者就診時表現為上腹部疼痛、黃疸、胃腸道癥狀等。CT或B型超聲檢查示囊腫>6cm,內科治療并跟蹤觀察>6周囊腫仍未吸收消退者,故給予患者外科手術治療。
1.2 治療方法
1.2.1 外引流:患者8例,4例患者術中發生囊腫破裂,被迫外引流;2例患者欲引流數月后行空腸吻合術。2例患者囊腫合并膽結石,并有門靜脈血栓形成,故給予引流后膽囊切除術,1例患者術后出現腹腔囊腫。患者均在5個月內拔除引流,術后隨訪,本組8例患者中,有1例發生胰瘺,2例術后復發。并發癥發生率較高。
1.2.2 囊腫胃吻合術:患者18例,有3例患者囊腫較小,位于胰腺尾部,故給予囊腫切除,另有1例患者聯合脾臟切除。4例患者膽囊結石行膽囊切除。術后第3天和第10天,分別有2例患者發生消化道出血,11.1%(2/18),出血量450ml和600ml,無大出血病例。給予二次手術,結扎止血。另有2例患者術后2周出現嘔血現象,每次200-300ml左右,其中1例患者術后2個月復發嘔血,嘔血量大,反復嘔血,未發現出血病灶,最終死亡。
1.2.3 囊腫空腸Roux-en-Y吻合術:患者12例,3例行膽囊切除術其中1例行外引流,3例行膽腸吻合術,1例患者術后7天有黑便,保守治療后好轉。其余11例患者,失訪2例,9例患者無并發癥發生無復發。
2 結果
表1 手術方式及并發癥
3 討論
近年來胰腺疾病發病率較高,其中假性胰腺囊腫是發生最多的胰腺囊性疾病,有文獻報道約占胰腺疾病的75%左右[2]。本組收治的病例中。有急、慢性胰腺炎的患者共32例(84.2%),可見胰腺炎與假性囊腫有著密切的關系。對于囊腫較大,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積極外科手術引流、切除或行吻合術是較療效的治療發生。
外科手術主要有外引流、切除術及吻合術三組。本組11例患者經皮穿刺引流失敗或不符合內引流特征,故行外引流。術中,4例患者囊腫破裂,故給予外引流。2例患者引流后行空腸吻合術。但外科手術也面臨著較多并發癥的問題,如本次探究中,共有5例患者發生術后并發癥,并發癥發生率為13.2%。如出血、感染、胰瘺等,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有的患者甚至需要二次手術[3]。只要嚴格掌握手術指證,規范操作,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術后隨訪也有助于患者改善預后、另外,外引流術后帶管時間長,雖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但整體來看,外科手術可較快改善患者病情,緩解癥狀,是安全、有效的手術方式[4]。
綜上所述,在假性胰腺囊腫的保守治療無效、囊腫過大、引流失敗等情況下,外科手術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癥狀,臨床效果滿意。雖然面臨著術后并發癥的風險,但可根據患者病情,結合本院條件,規范操作,降低或避免并發癥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呂軍,梅銘惠,何松青·外科手術治療假性胰腺囊腫88例[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12,29(4):617-618.
[2] 郭子健,雷正明.假性胰腺囊腫經胃外引流術[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9,14(2):147-148.
[3] 廖泉,趙玉沛,張太平·假性胰腺囊腫的外科手術治療[M]中華肝膽外科雜志,2004,10(12):814-815.
[4] 蔣超,汪新天·假性胰腺囊腫的外科手術治療[J]南華大學學報·醫學版,2005,33(4):565-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