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改良縱切橫縫術在慢性肛裂治療中的臨床治療效果。方法:選取2012年1 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肛裂患者98例,隨機分為治療組49例與對照組49例,分別采用不同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肛管直徑較治療前有顯著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治療組患者的肛管直徑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的術后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現象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采用改良后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且操作簡單,并發癥發生率較小,患者在術后恢復快,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關鍵詞:縱切橫縫術;改良;慢性肛裂;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32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48-01
在肛腸科疾病中,肛裂是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在肛周疾病的發病率僅次于痔瘡和肛瘺,屬于位于齒狀線以下肛管皮膚全層裂開而引發的慢性感染性潰瘍性病變的一種,通常伴有便血、便秘、肛門周期性劇痛等臨床表現,嚴重的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和工作[1]。對于采用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需要使用手術治療方法進行治療,縱切橫縫術是臨床治療中最常用的手術方法,然而該種手術方法雖然能夠對患者肛門內括約肌痙攣現象進行消除,幫助肛裂進行愈合,但是這種手術具有創傷面延遲愈合或者是不愈合、創傷面積大、術后患者疼痛較嚴重等缺陷。本文對患有慢性肛裂的患者使用改良后的縱切橫縫術進行治療,對臨床的治療效果進行了分析,現結果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 月至2014年1月期間在我院住院治療的慢性肛裂患者98例,均符合全國肛腸學術會議制定的慢性肛裂的診斷標準。本組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8例,女性患者50例,最小年齡為24歲,最大年齡為61歲,平均年齡為(40.7±4.2)歲,最短病程為4個月,最長病程為3年。98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裂口位置在前側,有66例患者裂口位置在后側,且所有患者均不伴有腎臟、肝臟、心臟等臟器功能衰竭病癥。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49例與對照組49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體征、職業、病程以及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在進行手術時均采用腰俞穴麻醉方式進行麻醉,使患者取截石位進行手術操作。對照組患者采取傳統縱切橫縫術進行治療,沿患者裂口正中進行縱行切口操作,上到齒線位置,下到肛緣外1.5~2cm處。從齒線下利用文氏鉗夾出并切斷肛門內括約肌,為了防止出現肛門失禁現象,可以對肌纖維的切除量進行降低,將雙手食指伸入到肛門內,采用雙手交叉的方式對肛門進行擴張,將哨兵痔、肥大肛乳頭、潛性瘺管切除,徹底清理慢性潰瘍病理組織,對切口邊緣進行修整,使用明膠海綿或者是凡士林紗布進行壓迫止血處理,使用塔形紗布進行外敷,用膠布進行加壓固定處理。治療組患者采取改良縱切橫縫術進行治療,在傳統手術的基礎上對肛緣外切口的長度進行延長,將切口兩邊的中上部橫向牽拉,讓切口的上段和下段形成一個倒等邊三角形狀,以底邊的兩個端點作為橫向縫合的端點,左右兩點內側的兩側相鄰皮膚上進行一針縫合處理,從兩側向中間進行對稱縫合操作,鄰邊下部切口不做縫合操作,做成放射狀引流口。術后給予兩組患者抗生素治療,要求患者多食纖維素食物,不可食用刺激性食物。
1.3 評定指標:
護理人員對患者在手術前后的肛管直徑進行測定,對兩組患者術后的切口感染現象、切口愈合時間、水腫、切口疼痛情況進行觀察記錄。
1.4 統計學分析:
本次實驗數據采用SPSS1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其中計量資料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對比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兩組慢性肛裂患者的肛管直徑變化情況和愈合時間(表1)
表1 比較兩組慢性肛裂患者的肛管直徑變化情況和愈合時間(n,d)
由表1可見,兩組患者在治療后的肛管直徑較治療前有顯著提高,有顯著性差異,P<0.05,術后治療組患者的肛管直徑變化情況和對照組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組患者的術后愈合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
2.2 比較兩組慢性肛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表2)
表2 比較兩組慢性肛裂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n/%)
由表2可見,治療組患者在術后出現并發癥的現象低于對照組,兩組之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縱切橫縫術是慢性肛裂臨床治療的常用手術方法,主要是對括約肌進行縱切從而消除痙攣現象,使肛管靜息壓降低,使用橫縫技術擴大肛管的直徑,然而該種手術方法具有切口張力較高的缺點,患者在術后很容易出現切口疼痛、水腫、感染等并發癥,導致切口的愈合時間延長[2]。本研究中采用改良后的縱切橫縫術進行治療,保持縱切口不變,中央切口使用引流代替中央縫合一針的操作,在兩側進行橫縫,使肛管得到擴大,能夠有效的對張力進行降低,使患者在術后的水腫、感染、疼痛現象發生率降低。由本研究表明,采用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患者的恢復時間,值得在臨床中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兆春,盧艷君,曾碧娟等.改良縱切橫縫術治療慢性肛裂的臨床研究[J].海南醫學,2013,24(5):673-674.
[2] 倪志海,孫壯.兩種手術方法治療老年性肛裂的臨床對比研究[J].當代醫學,2010,16(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