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通脈化濁湯在痰瘀互結型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方法:選擇2012年04月—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痰瘀互結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把這些患者平均分成兩組,一組接受西藥治療,為對照組,一組在西藥基礎上使用通脈化濁湯治療,為觀察組,對比西藥和通脈化濁湯的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82.2%,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心電圖治療總有效率為84.4%,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95.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痰瘀互結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通脈化濁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關鍵詞:通脈化濁湯;痰瘀互結型冠心病;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
R28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52-01
冠心病屬于臨床上的多發病和常見病,血膽固醇越高,冠心病的發生概率越高,中醫認為冠心病屬于胸痹的范疇,治療的主要原則是通脈化濁,因此中醫常用通脈化濁湯治療,并獲得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重點探究通脈化濁湯在痰瘀互結型冠心病患者中的治療效果,以下是我的詳細報告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2年04月—2014年04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90例痰瘀互結冠心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45例對照組中,男性患者有25例,女性患者有20例,最大年齡為70歲,最小年齡39歲,平均年齡為(52.6±1.6)歲。患者的病程最長為4年,最短為1個月,平均病程為(2.1±1.2)年。在45例觀察組中,男性患者有24例,女性患者有21例,最大年齡為69歲,最小年齡40歲,平均年齡為(53.3±2.5)歲。患者的病程最長為4年,最短為2個月,平均病程為(2.2±1.6)年。觀察組和對照組的一般資料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
1.2 方法:
對照組使用西藥治療,患者口服100毫克阿司匹林,每天一次,口服10毫克消心痛,每天三次,患者要堅持用藥四個星期[1]。
觀察組在西藥治療的基礎上使用通脈化濁湯,主要成分有炒萊菔子、山楂、生蒲黃、茯苓、丹參、法半夏和紅花,水煎之后,患者每天服用一劑,早上和晚上各一次,患者要堅持用藥四個星期[2]。
1.3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使用SPSS12.0軟件包處理數據,使用t進行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對照組中,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無效的有8例,治療有效的有17例,治療顯效的有20例,總有效率為82.2%。在觀察組中,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無效的有3例,治療有效的有12例,治療顯效的有30例,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1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絞痛的治療效果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觀察組和對照組心絞痛的治療效果對比
在對照組中,患者的心電圖無效的有7例,治療有效的有18例,治療顯效的有20例,總有效率為84.4%。在觀察組中,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無效的有2例,治療有效的有14例,治療顯效的有29例,總有效率為95.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心電圖療效對比,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心電圖療效對比
3 討論
冠心病的發病機制同脂質代謝異常相關,因此對患者的血脂進行定期檢查,有利于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能夠為治療提供參考依據[3]。臨床上,冠心病的治療藥物可以是西藥,也可以是中藥,但是中藥的治療效果較佳。在通脈化濁湯中,半夏和丹參起到燥濕化痰、活血化瘀的作用,而紅花起到散瘀止痛的作用,茯苓具有利水祛濕的作用,萊菔子、山楂、蒲黃起到消食化痰和行氣化瘀的作用。這些藥物結合在一起,起到化痰祛瘀的作用[4]。在本次研究中,對照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82.2%,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93.3%。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心電圖治療總有效率為84.4%,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治療總有效率為95.6%。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痰瘀互結型冠心病患者的治療中,通脈化濁湯能獲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參考文獻
[1] 何昕,劉智勇,劉景艷,袁旭明,諶承志,唐艷芳,彭一鳴,劉偉,王磊.冠心病與血脂異常的相關性(英文)[J].心血管康復醫學雜志,2013,5(03):555-556
[2] 蔣世偉,呂曉東.通脈化濁湯對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大鼠載脂蛋白的影響[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4(04):366-367
[3] 趙慶東.痰瘀同治法治療冠心病心絞痛48例療效觀察[J].中醫臨床研究,2013,5(04):957-958
[4] 朱旭,鄭利平.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應蛋白、肌鈣蛋白、血脂水平變化及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2,2(02):345-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