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膽道穿孔是膽道疾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我院從200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膽道穿孔26例,其中22例治愈,4例死亡。本文就膽道穿孔的臨床表現及手術所見進行分析,并對病因及防治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膽道穿孔;膽道梗阻;膽總管探查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74-01
1 臨床資料
1.1 本組26例中男性9例,女性17例。年齡在18歲以下者3例,18歲以上者23例,年齡最小為10歲,最大者為72歲。
1.2 臨床表現:本組26例膽道穿孔均有典型的膽道疾病病史和體征,詳見附表。
附表癥狀和體征
本組全腹有壓痛者16例,其中9例做了腹腔穿刺,均抽得膽汁性腹水。本組病例有膽道疾病史1年以上者16例,病史最長者24年。有多次手術史者3例。
1.3 手術所見:本組26例中有24例術中發現腹腔內有膽汁。26例共發現27個穿孔,其中1例兩處穿孔。膽道的穿孔部位在膽囊13例,左肝管6例,右肝管5例,膽總管2例.大網膜均包裹或粘連在穿孔部。在穿孔部位以下,膽道內均有梗阻情況。其梗阻原因為:膽結石23例,狹窄2例,蛔蟲1例。合并有肝膿腫者3例,隔下膿腫者1例。膽總管內結石最大直徑達3.5厘米。
1.4 手術方式:膽總管探查、引流11例;膽總管探查、引流,膽囊引流6例;膽總管探查、引流、膽囊切除4例;膽總管探查、引流,穿孔修補3例;膽囊切除2例。26例術后腹腔均進行了引流。
1.5 術后并發癥:肝膿腫2例,肝功能損害 1例.
1.6 治療結果:治愈23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2例死于中毒性休克,1例死亡于肝腎綜合征。。本組死亡率為11.5%。
2 討論
2.1 根據本組26例膽道穿孔的臨床表現和手術所見,膽道梗阻和膽道感染是膽道穿孔的主要原因。膽道梗阻中又以結石為主,占88.5%。
2.2 急性膽道穿孔的臨床特點,除有一般膽道疾病的癥狀外,還有 、精神癥狀、休克等表現。特別是腹脹較明顯,為本病的特征。一般術中均可找到穿孔部位。
2.3 本病應早期手術治療,拖延手術時間可導致嚴重后果。手術主要是解除梗阻,進行引流。對于可見的較大穿孔應給予修補,如找不到穿孔就不要過多的尋找穿孔,只要疏通膽道,引流通暢,穿孔一般均可自閉而愈合。腹腔均應進行沖洗,但對情況較差的病人不要過多沖洗。腹腔引流要徹底通暢。手術中及手術后應給予抗菌素,并少量多次給鮮血以及應用中藥治療。
參考文獻
[1] 黃家駟,吳階平,李鳴儒,吳子祥,蘭錫純,裘法祖. 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79.832.
[2] 韋靖江,吳言濤. 膽道穿孔240例分析[J].中華外科雜志,1983,(06):338-339.
[3] 王衛東,陸進,徐平. 膽管支架治療惡性梗阻性黃疸53例分析[J].臨床腫瘤學雜志,2010,(10):908-911.doi:10.3969/j.issn.1009-0460.2010.10.011.
[4] 溫欣,王學梅. 膽管細胞癌的超聲表現及與CECT、MRI、MRCP診斷價值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技術,2011,(04):800-803.
[5] 黃志強. 腹腔鏡外科時代的膽道操作問題[J].肝膽外科雜志,1998.65-67.
[6] 彭淑牖,何小偉. 醫源性膽道損傷手術修復的要點[J].外科理論與實踐,2009,(02):144-146.
[7] 黃曉強,黃志強. 醫源性膽管損傷的處理[J].中國實用外科雜志,2001,(07):413-414.
[8] 董蒨. 小兒肝膽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383-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