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林碧容(1975~),護理本科,副主任護師,副護士長,糖尿病及相關并發癥臨床護理研究方向。
摘要:
目的:觀察中藥浴足聯合紅花油足底穴位按摩對0 級糖尿病足的干預效果;方法:將126 例0 級糖尿病足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2 組均給予常規護理和治療。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用足浴器行中藥足部熏洗及正紅花油足底穴位按摩。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中醫癥狀分級量化表、英國糖尿病足部神經篩查量表積分及踝肱指數(ABI)比較觀察組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有效率86.27%極顯著優于對照組42.00%(P<0.01) 。結論:中藥足部熏洗聯合足底穴位按摩對0 級糖尿病足具有顯著改善患者癥狀、促進改善足部神經傳導功能、延緩糖尿病足的進展等作用,能顯著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中藥浴足;足底穴位按摩;0級糖尿病足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78-01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一組以血漿葡萄糖水平升高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我國糖尿病患者已占全球的1/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極易致殘1,使其成為研究熱點,我院腎病內科(簡稱我科)自2011年07月至2013年05月應用中藥浴足聯合紅花油足底穴位按摩治療糖尿病足126例,取得良好療效。
1 臨床資料
1.1 病例選擇:
126例患者均為我科收治入院確診為糖尿病足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50例,伴有冠心病37例(伴高血壓28例),腦梗塞42例(伴高血壓19例),糖尿病腎病17例(伴高血壓14例),高血壓30例。病程3~10年,平均6.53±1.76年。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間一般資料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2 臨床護理
2.1 對照組:
患者入院后均進行常規血液生化、糖耐量糖化血紅蛋白等檢查,均進行彩超檢查雙側下肢動靜脈、鎖骨下動脈彩色超聲波檢查,明確相應動靜脈血管情況。入院時均測定ABI。所有患者均給予糖尿病飲食和降血糖治療,同時配合活血化瘀類藥物治療。降糖藥物的使用所有患者根據病情盡可能采用相同藥物和給藥途徑,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護理。14天為一療程,共觀察兩個療程。
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足浴器行中藥浴足(浙江省生產的H-208A 型號)及聯合正紅花油足底穴位按摩。中藥組方院內制劑浴足1號,組方: 三棱20g,莪術20g,紅花20g,川芎20g,艾葉30g,細辛10g等,
操作方法:煎取500ml藥液,加溫水至4000ml,沒過腳踝以上近小腿處,水溫保持在37 ~40℃,每次泡30分鐘,每日1 次,均在餐后兩小時進行操作,護士要注意觀測水溫,防止燙傷,注意有無出汗、頭暈、心慌、皮膚過敏等異常情況。足浴器選擇合適的振動或沖浪模式。浴足完畢后保暖,并用我科自制紅花油(紅花50g用麻油提取的藥液)進行足底推拿和手指點涌泉穴,每只共20分鐘。
2.3 觀察指標:
所有對象由專人負責觀察相關癥狀及體征并記錄,觀察者不參與治療,也不知分組情況,觀察及檢測于第一次治療前一天和最后一次治療后一天進行。
2.3.1 綜合療效評定標準[2]: 參考2002年《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的《藥新藥治療消渴病(糖尿病)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痊愈:疼痛、麻木、發涼等癥狀治療后全部消失 皮膚顔色恢復正常;
顯效:疼痛、麻木、發涼等癥狀治療后明顯改善 皮膚顔色明顯改善;
有效:疼痛、麻木、發涼等癥狀治療后好轉,皮膚顔色改善;
無效:疼痛、麻木、發涼等癥狀治療后變化不明顯,皮膚顔色未改善。
2.3.2 ABI:
一般認為ABI在0.8~1.0為可疑下肢動脈狹窄,0.5~0.8為中度缺血,<0.5為重度缺血,<0.5可能需要血管外科治療截肢。
2.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3.0版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3 結果
3.1 臨床療效比較: 如下表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臨床療效比較(x±s)
可見,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比對照組高,有統計學意義(P<0.05)。
3.2 ABI指數比較: 如下表所示: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ABI比較(x±s)
可見,觀察組的ABI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
4 討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重要并發癥之一, 糖尿病足的發病機制涉及神經病變、血管病變和感染而血液循環障礙是糖尿病足發病的基礎[3],因而在基礎治療之上,采用中醫特色的治療方法,抓住血循環障礙這一病理過程,通過活血化瘀藥物穴位注射達到改善血循環,消除誘發因素 從而干預 級糖尿病足的惡化 防止足潰瘍發生,我們觀察發現應用中藥浴足聯合紅花油足底按摩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起到了“不治已病治未病”治療理念,它通過湯劑的溫熱作用,機械作用和藥物作用,刺激作用部位的皮膚血管和神經,起到通調腠理、疏暢血脈、消散腫瘍的作用,從而改善血液循環和周圍神經功能[4]。足底推拿按摩可有效激活腦干網狀系統,調整代謝和血糖,促進血管擴張、血液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使神經得到充分營養[5],最終達到了較好的臨床療效。通過觀察比較,應用中藥浴足聯合紅花油足底按摩對糖尿病足具有較好的療效,操作方便,患者依從性好,能顯著預防糖尿病足的進行性加重,具有較好的臨床價值和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 丁學屏.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學[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407
[2] 楊芳.2 型糖尿病患者踝肱指數、趾肱指數的變化及影響因素.中國誤診學雜志,2008,19(8):734
[3] 李仕明微循環障礙導致糖尿病足壞疽病因病理研究[J]. 中國微循環.2009,3(4):58
[4] 譚江麗. 中藥浸泡治療型糖尿病0 級糖尿病足的療效觀察. 現代護理, 2005, 11( 6) : 485
[5] 張鳳清,韋香葵,韋愛群. 中醫辨證施護對提高住院糖尿病患者足部自護能力的效果研究. 護士進修雜志, 2008, 23( 15) : 1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