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楊宇,男,1978年生,學士,主治醫師,研究方向:普外科。
摘要:
目的:觀察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手術的效果。
方法:將86例腹股溝疝患者隨機分為無張力手術組46例和傳統手術組40例,無張力手術組給予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傳統手術組給予傳統修補術治療。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隨訪6 個月后的復發情況。
結果:無張力手術組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短于傳統手術組(P < 0.05)。無張力手術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明顯低于傳統手術組(P < 0.05)。
結論:無張力修補術具有恢復快,復發率低,并發癥少的特點,是治療腹股溝疝安全可靠的方法。
關鍵詞:關鍵詞: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93-02
腹股溝疝為普外科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目前其治療方法仍是以手術修補為主。其中無張力疝修補術具有疼痛輕、恢復快、復發率低等優點,已逐漸成為治療成人腹股溝疝的主要方法。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我科對收治的86例腹股溝疝患者實施無張力疝修補術,其治療效果滿意,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選擇2011年5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治療的腹股溝疝患者86例進行研究。均符合《成人腹股溝疝和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2003 年修訂稿) 的診斷和分類標準[1],其中男69例,女17例,年齡18-78歲,平均年齡56.5歲;斜疝62例,直疝24例。合并糖尿病4例,慢性支氣管炎10例,前列腺增生6例,便秘3例。排除具有嚴重心肝腎臟疾病和患有腫瘤、血液病的患者。將86例患者分成兩組:其中無張力手術組46例,男37例,女9例,年齡18-76歲,平均(57.6±8.2)歲;傳統手術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齡20-78歲,平均(56.0±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類似,無顯著差異(P > 0.05),可進行對比。
1.2 方法
1.2.1 無張力疝修補術: 在連續硬膜外麻醉或者局部麻醉狀態下進行手術。取平行腹股溝的常規疝手術切口,長4-6 cm,切開腹外斜肌腱膜游離至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接著高位游離疝囊,不廣泛游離其他部位,至疝囊頸部后部做高位結扎。游離滿意后再于腹股溝區內精索后方置疝補片,以在內下方的覆蓋范圍略超過恥骨結節1-2cm 為宜,同時將其縫合固定到上方的腱膜,另還需在其周圍腹內斜肌、腹股溝韌帶以及腹橫肌弓狀緣等處給予6~8 針縫合,發揮固定作用,最后縫合腹外斜肌腱膜,逐層關閉切口,術后用小沙袋常規壓迫6h 左右,預防性應用抗生素3-7d。
1.2.2 傳統疝修補術: 麻醉滿意后行常規切口,游離疝囊,行高位結扎處理后,然后采用bassini法修補術進行修補,逐層關閉切口。
1.3 觀察指標觀察:觀察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下床活動時間、住院時間、并發癥的發生情況和隨訪6 個月后的復發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5.0 統計學軟件,兩組各項數據比較分別采用t檢驗和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傳統手術組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分別為(42.38±4.65) min,(5.05±0.98) d,(2.02±0.54) d;無張力手術組分別為(40.47±4.54) min,(3.82±0.95) d,(1.15±0.38) d,兩組手術時間無顯著差異( P > 0.05),無張力手術組的住院時間和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顯著低于傳統手術組(P < 0.05)。
傳統手術組出現切口感染3例,尿潴留2例,陰囊水腫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17.5%;無張力手術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尿潴留1例,陰囊水腫1例,并發癥發生率為6.52%,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隨訪6個月后,傳統手術組6例復發(15.0%),無張力手術組1例復發(2.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
3 討論
腹股溝疝為普外科臨床的常見疾病之一,能夠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產生非常嚴重的不良影響,目前其治療方法仍是以手術修補為主,傳統腹股溝疝修補術,有Bassini法、McVay法、Haslsted法等[2],這些方法在縫合過程中通常不可避免地要強行拉攏鄰近組織,不僅會增加患者疼痛,但復發率較高。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進步,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治療中[3-4]。其中平片式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中采用人工合成的疝補片對腹股溝管的缺損區域實施修補,因此幾乎不會破壞腹股溝的正常解剖結構,而且不會被組織吸收,生物穩定性與組織相容性俱佳[5],在短時間內即可與縫合組織粘合固定。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手術時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無張力手術組的住院時間、術后疼痛持續時間均短于傳統手術組(P < 0.05)。無張力手術組的并發癥發生率和復發率明顯低于傳統手術組(P < 0.05)。該結果提示應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患者恢復快,復發率低,并發癥少,能代替傳統的疝修補術,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疝和腹壁外科學組.成人腹股溝疝、股疝和腹部手術切口疝手術治療方案(2003年修訂稿)[J].中華外科雜志,2004,42(14):834-835.
[2] 劉友剛.417例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9):125-126.
[3] 李忠陽.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90例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衛生產業, 2011,20(8):144-145.
[4] 朱俊文,梁少華,師慧濤,等.合理選擇腹股溝疝修補術式[J]. 中華普外科手術學雜志(電子版),2010,4(3):327-328.
[5] 虞中良.平片式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體會[J].甘肅醫藥,2012,31(12): 923-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