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對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形象紊亂的分階段應對護理,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方法:選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科手術治療的58例病理證實乳腺癌患者,實施分階段應對護理。結果:本組58例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形象紊亂得到有效緩解,情緒穩定,焦慮和抑郁輕,患者負性情緒減輕,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提高。結論:積極的分階段應對護理有助于有效緩解自我形象紊亂,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術后;自我形象;紊亂;階段;應對;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95-01
乳腺癌是女性排名第一的常見惡性腫瘤,與雌性激素改變和紊亂有密切關系,另外與遺傳、生育、哺乳、高脂肪飲食也有關。由于乳腺癌病人行乳房單側或雙側切除,給患者的日常生活與外在形象造成很嚴重的影響,這給患者造成嚴重的心理應激[1],在生理和心理上帶來很大的壓力和痛苦[2]。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在治療中通常會表現出比其他癌癥患者更多的自我形象紊亂問題和性功能紊亂問題,這些問題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Lazarus和Folkman[3]認為,應對是心理應激的重要變量之一,不同的應對方式對機體免疫功能的影響不同,良好的應對方式能減輕患者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選取2012年8月——2013年6月在我科手術治療的58例乳腺癌患者,年齡27~50歲,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學診斷為乳腺癌。
1.2 方法:由經驗豐富,溝通能力強的責任護士連續性的、分階段的對患者及其配偶進行心理疏導及專科疾病知識指導,直至患者完成放、化療整個醫院治療過程。
2 結果
本組58例乳腺癌患者術后自我形象紊亂得到有效緩解,情緒穩定,焦慮和抑郁輕,患者負性情緒減輕,生活質量及遵醫行為提高。
3 護理
3.1 護理第一階段: 多數患者心理負擔較重, 護理人員要做好家屬的心理支持工作, 盡量使患者在家屬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溫暖。Baucom[4]等認為,配偶給予理解、關懷等情感支持可改善患者消極的自我形象感。
3.2 護理第二階段:向患者及其家屬介紹乳腺癌發病原因,治療方法,疾病轉歸等知識。針對患者的年齡、家庭狀況、經濟條件等有的放矢地進行心理支持,使之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乳腺癌患者不同于其他癌癥手術患者, 術前令其樹立信心、克服恐懼的心理外, 還應盡可能采用她們最容易接受的實施方式。特別是護理人員在患者面前要始終保持鎮靜、自信, 給患者一種安全用鎮靜止痛藥物, 改善患者不良的情緒, 保證休息與睡眠, 使機體處于治療的最佳狀態。介紹性格開朗樂觀的同類病人與患者相識,消除患者的孤獨感。
3.3 護理第三階段:嚴密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和情緒變化。實施個體化整體護理, 通過加強患者術后傷口觀察, 患側肢體功能鍛煉等專科護理的機會了解患者性格特征、心理承受能力及家庭環境等,與患者建立親密的信任關系.鼓勵、誘導患者講述內心的想法,以利于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案專業知識講解,消除患者內心的擔憂和疑慮。
3.4 護理第四階段:向患者介紹并鼓勵其佩帶合適的假乳, 注重儀表, 繼續功能鍛煉至疲勞為限。可用患側上肢進行體力活動, 但不能提重物。可進行適當的戶外活動、工作。告知患者及其配偶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情況下進行適當的性生活是有益于身體康復,乳腺癌與同房沒有直接關系,但是術后5年內不能妊娠。
3.5 護理第五階段:隨著術后時間的延長,患者和家屬的注意力會慢慢轉移到疾病的治療、預后是否良好方面。此階段根據情況向患者講解化療、放療的重要性、方法、不良反應及不良反應的應對方法。爭取讓患者成功過渡到乳腺癌的下一步治療。
3.6 護理第六階段:每周定期對患者進行電話回訪,贊揚或鼓勵她們堅持治療的遵醫行為。必要時進行專科知識指導和心理疏導,為乳腺癌患者建立積極的“乳癌俱樂部”,以達到患者間的心理平衡點和相互支持相互鼓勵的良性循環。
4 討論
自我形象是個人對自己整體的評價和看法,包括個人自我感知的和別人對自己評價得到的感知。應對是人們通過認知改變和行為努力去應付某些來自內部和(或)外部的、超出自身能力資源范圍及適應特定環境需要的過程,是處理問題或緩解由問題帶來的情緒反應過程。有研究認為,在應激條件下,個體的應對方式既不是一成不變的,也不是毫無規律的變動不定[5-6],應激情景和人格都是一個人應對方式的重要決定因素。相關研究表明,積極的應對方式有助于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7]。
終上所述,在日常臨床護理工作中,護士可根據患者疾病治療過程、年齡、夫妻關系及心理精神狀態等因素,積極的分階段應對護理有助于有效緩解自我形象紊亂,提高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有的放矢地及時地進行階段性護理,一方面可有針對性地指導患者面對問題時采取正性的、積極的應對方式;另一方面鼓勵配偶在患者遇到困難時積極給予情感、經濟的支持,進而改善患者應對方式,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靜,陳力,吳忠輝,等。心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行為醫學與腦科學雜志,2010,19(4):341-343.
[2] 鄭婉婷,黃維明,莫錦萍,等。理性情緒療法對乳腺癌患者自尊狀況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21): 2532-2533.
[3] Lazarus S,Folkman S.Stress,Appraisal and Coping[M].New York:Springer,1984:72-86.
[4] Baucom DH,Poter LS,Kirby JS,et al.Psychosocial issues confronting young women with breast cancer[J].Berast Dis,2005-2006,23:103-113.
[5] 梁寶勇.精神壓力、應對與健康-應激與應對的臨床心理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106-108.
[6] 梁寶勇.健康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178.
[7] 王玉瓊,劉月琴.癌癥病人生活質量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 [J].護理研究,2005,19(3C):775-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