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專人專護在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護理效果。方法:對乳腺癌術后患者進行專人專護負責護理全程,對其進行基礎護理、心理護理、功能恢復護理等綜合護理。結果:所有患者均未出現術側肢體壞死、自殺傾向、抑郁癥等意外發生。結論:綜合有效的護理措施能避免心理障礙及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乳腺癌;護理體會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97-01
1 護理體會
1.1 心理護理: 患者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其對手術的耐受性及術后的康復效果。WWW.11665.COM護理人員在患者面前要始終保持鎮靜、自信,給患者一種安全感。鼓勵患者要有戰勝疾病的信心,告訴患者乳房缺失尚有許多彌補的辦法以及如何進行乳房重建手術和佩戴特別的乳罩等。引導患者正視現實,配合護士的康復護理工作。
1.2 引流管及切口創面護理: 乳腺癌術后皮下放置引流管,回病房后接負壓吸引,有助于減少創面積液,皮瓣緊貼胸壁,促進創面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理時應保持引流管通暢,密切觀察有無扭曲、折疊、受壓、脫出,保持適宜的負壓[2],負壓過大可造成引流管癟塌引流不暢甚至導致出血危險,經常擠壓引流管防止血塊堵塞,在引流期內密切觀察引流液的性質和量,并準確記錄。乳腺癌根治術后手術創面大易并發感染、皮下積液、皮瓣壞死和組織粘連等。因此傷口應用繃帶或胸帶加壓包扎,保持敷料干潔,加強對患側肢體遠端的血供觀察,如皮膚、顏色、溫度、脈搏等。若皮膚發紺,伴皮溫低,脈搏捫不清,應及時調整繃帶松緊度,以患側血運恢復正常為宜。若繃帶或胸帶松脫活動,應重新加壓包扎,減少創腔積液,使皮瓣或植皮瓣與胸壁緊貼,以利愈合。
1.3 肢體功能鍛煉: 早期進行鍛煉可使三角肌、斜方肌和背闊肌盡快恢復功能。這是乳腺癌根治術后上肢功能鍛煉的重要一環。鍛煉的方法為:①術后的3~4 d,患者可坐起,開始進行屈肘運動;前臂上下左右前后擺動,上肢前身上下擺動,避免外展,以減少胸部皮膚的張力。②術后5 d解除固定患者上肢的胸帶后,可練習患者手掌捫對側肩部及同側耳部的動作。③術后9~10 d拆除切口縫線。此時,可鍛煉抬高患側上肢,將患側的肘關節屈曲抬高,手掌置于對側肩部。初時可用建側手掌托扶患側肘部,逐漸抬高患側上肢,直至與肩平。患者可以整理床頭被褥,邊步行邊做甩手運動。④術后14 d,練習將患側手掌置于頸后,使患側上肢逐漸抬高至患者自開始鍛煉時的低頭位,達抬頭、挺胸位,進而能以患側手掌越過頭頂并觸摸對側耳部為止。為了擴大肩關節的活動范圍,此時還可做扶墻鍛煉,加強抬高患側上肢的功能。
1.4 預防術后并發癥: 乳腺癌根治術后可能出現皮瓣壞死、切口下積液等并發癥。必須采取措施,減少術后并發癥。①防治感染,防止皮瓣壞死;②定時擠捏引流管,記錄引流量、顏色;③若出現積血積液,應及時抽吸,必要時引流;④術后用繃帶加壓包扎傷口,并壓沙袋>24 h。
1.5 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及家屬化療結束后在家休養的注意事項。避免濃茶、咖啡、辛辣、油膩具有刺激性的食物,清淡飲食,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用軟毛牙刷刷牙,避免牙齦出血,避免利器損傷,定期查血象,加強門診隨訪。不用患側上肢提重物?;颊叱鲈汉螅瑧^續堅持患肢的功能鍛煉,特別是扶墻抬高上肢的運動,可使上肢及肩關節的活動范圍逐漸恢復正常。為了進一步使各項動作協調、自然、輕松,還可以進行上肢旋轉運動和上肢后伸運動。
1.6 總結: 總之,乳腺癌患者術后要求護士用心溝通,及時合理地給予幫助,使其能克服困難,提高生活質量。預防乳腺癌術后患側上肢淋巴水腫的重點在于降低腋窩淋巴系統的損傷,隨著對疾病的認識逐步提高,手術的早期化、規范化、輕柔化及術后的強化護理,同時,對淋巴水腫的基礎和臨床研究不斷深入,根據不同個體制定綜合化治療和護理方案,改進治療方法,都可能降低水腫的發生率,取得較為滿意的療效。
參考文獻
[1] 楊麗敏,高 萍,張廣娟.乳腺癌的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醫藥,2008,3(17):196.
[2] 張素華,高建美.乳腺癌216例圍手術期心理問題及護理對策[J].齊魯護理雜志,2007,13(4):105.
[3] 王春艷.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8,17(4):289.
[4] 吳在德,吳肇漢. 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327.
[5] 榮麗媛. 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的護理[j].局解手術學雜志,2006,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