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急診護理;潛在風險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199-01
急診科既是社會醫療供需矛盾的緩沖區,又是社會醫療供需矛盾的集中體現區[1],是搶救危重病人的陣地,處于醫療護理工作的最前線,更是糾紛易發生的場所。針對急診科護理工作中存在的高風險護理行為,筆者認為必須加強護士的服務意識和風險管理的培訓,采取切實可行的風險管理方法和措施,將高風險因素降低到最低,使急診護理工作更加安全、快捷、有效,最大限度地減少醫療、護理事故的發生。
1 護理風險管理概述
急診科病人表現為病情緊急、具有一定的不可預見性、年齡、病情各不相同,對于急診科病人的醫療大多是由護理工作人員進行,在醫療過程中始終伴隨著一定的風險,它貫穿于護理操作、醫療處置、急救配合等所有環節當中。在急診護理過程中,其風險性不容忽視,醫務人員必須認真預防和控制風險,減少護理風險的發生,這就要求醫務人員進行有效的護理風險管理。護理風險就是指檢查治療護理中或護理方式上存在著一定風險性,在治療和護理病人中醫護工作者將承擔著一定風險。醫療風險管理就是指對現在存在的以及潛在的護理風險進行識別、評價和處理的過程,從而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的產生幾率以及減少風險事件對病人產生的危害和損失。護理風險管理主要包括護理風險識別、護理風險衡量及評價、護理風險處置、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分析等內容[2]。
2 急診科潛在的護理風險
一些年輕護士存在應急能力低、法律知識缺乏、護理安全意識不強、工作經驗不足、護理規章制度掌握不牢固等現象。護士責任心不夠強,不按服務規范操作規程要求工作,未嚴格執行“三查七對”。護理人員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術不扎實,對危重病人的評估能力差,搶救技術不熟練。由于工作忙、人力少,護士常常易忽略對病人的病情觀察,存在護理記錄不認真或漏記、錯記、記錄不及時等現象。物品準備不到位:急診科各種物品、藥品器材任何時候都要處于應急備用狀態,但由于少數護理人員急診意識、工作責任心差,在搶救前物品準備不充分、不齊全、不適用;或是在搶救后不能及時補充、定位定量放置、定期檢查維修影響搶救工作的正常進行。急診科護患關系建立時間短、要求高、矛盾多,護患溝通難度大,對護患關系會產生不利的影響。
3 應對策略
3.1 強化急診護士在職培訓:
急診病人的病種和需求涉及多個專業,因此,要求急診科護士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專業理論知識、過硬的急救技能、良好的心理素質、快速的記憶能力和應急反應能力,還要有較強的組織協調能力和良好職業的道德修養等。由于在護校沒有設置急救護理學專科課程,其他各專業課程中涉及急診醫學范疇較小,急診護士缺乏整體觀念,其知識和能力遠不能滿足實際需要[4]。對此,應按護士不同年資制定詳細的專科培訓計劃,充分發揮主管護師和護理本科畢業生的能動作用,利用業余時間進行急救相關理論知識和急救基本技能培訓,科室定期組織進行考核。要求急診護士熟練掌握本專業的理論和技術操作及搶救器具的應用,在繁忙的護理工作中做到鎮定自若,防止差錯事故的發生。鼓勵急診護士利用業余時間參加護理自學考試或護理夜大學習,使其理論水平上一個新高度。
3.2 加強風險意識的培養,提升護士專業技能:
急診護理風險管理必須注重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培養,應進行培訓,從而提高各項醫務素養,增強專業技能,只有這樣,才能讓護理人員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并且增強避免護理風險事故的發生,或者降低風險事故所產生的危害和損失[4]。
3.3 加強搶救物品的保養,確保急救過程安全:
科室對急診各區域的搶救藥品和儀器定點、定位、定量、定人管理,要求班班清點交接、記錄,隨用隨補,并消毒保養。指定經驗豐富、責任心強的高年資主管護師負責管理,每周消毒、保養、調試、大檢查1 次,包括檢查各部件的完整、儀器的運作情況及其清潔、消毒、保養等,并在每臺儀器設備使用記錄本上做好登記。護士長隨時抽查,發現問題及時送檢,并詳細記錄原因,以減少急救物品的損耗,確保急救過程的使用安全。
3.4 建立急診護理質量控制小組:
由本科室護士長和主管護師以上人員組成。每月進行護理質量檢查及病人滿意度調查。質量檢查由管理小組進行,主要對護理質量各項指標進行現場控制,及時發現偏差,及時糾正,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避免產生不良后果。每月定期組織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成員開會,對存在問題進行分析、討論、總結,認真總結經驗教訓,不斷總結護理新經驗,鞏固成績,調整護理目標,將護理質量改進措施和建議反饋給護士,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使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3.5 正確處理醫護、護護、護患之間的關系:
醫生是醫療工作的主要實施者和實際操作者。作為護士,應當充分尊重醫生,在治療上需要密切聯系、配合、請教,如有問題,雙方共同協商解決,形成友好合作的氣氛。護士長在工作中以身作則,為護士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社會支持系統,多關心、愛護護士,及時解決護士的實際困難,護護之間要互相尊重與理解、關心與幫助,共同提高為病人服務意識。護士在對病人實施搶救的同時,應多與病人及家屬進行交流、溝通,盡量滿足病人及家屬的合理要求,使他們在獲得良好的心理支持和穩定的情緒狀態下,與醫護人員合作,力爭得到滿意搶救效果,同時也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5]。
4 小結
急診護理風險主要是源于一些社會、法律、心理方面的外部原因以及急診護理管理上的原因和醫護人員方面的原因,從而使得醫護人員承擔一定風險責任[6]。因此,必須采取一定的措施對風險進行有效管理,應加強風險管理制度建設,嚴格履行告知義務;加強風險意識的培養,提升護士專業技能;建立監督機制,加強風險控制。
參考文獻
[1] 李曉惠,鄒曉清.臨床護理風險事件分析及對策[J] .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75.
[2] 張清華.急診護理風險管理[J].全科護理,2011,9(10)
[3] 姚玉蓉.護理風險管理的難點及對策[J].中華實用中西醫雜志,2006,19(9):10901091.
[4] 陳遼平.香港醫院的醫療風險管理[J].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2000,7(4):313.
[5] 周萍. 急診護理糾紛因素分析及防范對策[J].醫學創新研究,2007,4(2)
[6] 周建妙,應曉薇.急診護理風險的識別與防范[J].護理研究,2007,21(5A):1201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