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結腸癌根治手術在圍術期的護理措施;方法: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結腸癌根治手術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圍術期護理,觀察其效果;結果:經過護理干預后,58例患者全部康復出院,治療有效率為100%,護理滿意度為100%;結論: 對結腸癌根治手術的患者進行圍術期的護理干預不僅能夠增強治療的效果,還可以提升患者的滿意度,療效突出,具有實際推廣價值。
關鍵詞:結腸癌;圍術期;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04-01
結腸癌屬于我們國家普遍癌癥的一種,比較容易發生在升結腸、橫結腸、肝脾曲、降結腸、盲腸、乙狀結腸。結腸癌前期表現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其形成與結腸血吸蟲病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和結腸腺瘤等密不可分。本文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結腸癌根治手術的58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圍術期護理,觀察其效果,具體情況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共計58例,均為選取2013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結腸癌根治手術的患者,男30例,女28例,年齡33~65歲,平均52.2±1.7歲,其中黏液血便、大便中血、腹部脹滿、腹瀉、腹痛32例,腹部腫塊、消瘦、貧血17例,便秘、腸梗阻8例,還有1例患者出現多次便血情況。
1.2 干預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安慰,作為近期新開發的治療手段,患者對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的不熟悉導致擔心手術的風險性與實際效果,內心充滿消極、憂慮、恐慌的情愫。醫護人員一定要切實發揮協調作用,講解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的成功案例[1],尋求病患家屬的認同,同時與傳統根治術作對比,突出說明腹腔鏡下結腸癌根治術的長處、適用范疇和術后并發癥,進而消除患者內心的不安情緒,對手術消除芥蒂,信任并與醫生合作。(2)做好術前各項身體檢查,尤其是心、脾、腎、肝等是否正常,有沒有出血的前兆。(3)補充能量,手術之前需要多攝取養分含量高、蛋白質高、多維他命、容易吸收的低纖維食物,查看并改進蛋白質營養不良、貧血,靜脈滴注或推注添加劑紅細胞、人血白蛋白或血漿,目的是提升自身綜合素質。(4)清腸,手術前三天要吃一些沒有纖維的食物,前一天要吃流食。手術前12小時內禁食、4小時內禁飲。手術前夜和手術當天清晨都需進行一次灌腸。(5)對病患的肚臍進行沖洗清潔。
1.2.2 術后護理:
(1)生命體征護理:緊密觀測患者身體情況,術后每隔半個小時要測心跳、呼吸、血壓一次,5次后更改為一個小時一次,直到患者穩定下來才可以增長測量間隙。引流管也要安排妥當,隨時查看引流液的量和性質的變化,觀察切口有無出血,將每天的液體引流量記錄下來。(2)姿勢護理:麻醉清醒六小時后,每兩小時幫助患者翻身、墊高枕頭一次。術后第二天,針對術后恢復好的患者采取半臥位( 除經腹會陰聯合直腸癌根治術者),從而縮減肚子上刀口的開裂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緩解疼痛,也有助于腹腔排出體內膿液,還能防止術后產生墜積性肺炎。(3) 尿管和胃管護理:手術后要實行胃腸減壓術,一天之后拔掉。配合非口服營養液的輸入,主要運用Y型靜脈留置針及深靜脈留置針,不僅可以減少因多次靜脈穿刺而造成的痛苦及對打針的恐懼感,還可以急速補充液體,便于臨床用藥。留置導尿管的患者,要確保導尿管的通暢,不要彎曲、被重物壓著[2];仔細看尿液的顏色等,做好記錄;鍛煉膀胱收縮功能。(4)結腸造口護理:針對要進行結腸造口的患者,在造口前涂抹凡士林或用紗布蘸氯化鈉溶液覆蓋在造口上,避免干燥,如若紗布濕掉后要更換紗方,盡可能的不要使造口發炎。保障腸道腹壁切口,遵照醫生指導應用造口袋,替換新的造口袋時要使用0.5%醋酸氯已定溶液或者中性肥皂洗干凈造口上下左右的皮膚,擦上氧化鋅軟膏,預防發生皮膚炎癥或潰爛,造口袋內容物接近一半時就得即刻換新的。當造口拆線痊愈之后,每天一次擴肛運動以防造口窄小。(5)防御和解決術后并發癥:病人咳嗽的時候一定要用手按壓住傷口,每天借助霧化吸入器輔助治療,直至病人咳嗽等情況有所改觀才可停止,走動的時候也要放慢步伐,切忌不要著急。
2 結果
58例結腸癌患者在接受護理干預后全部康復出院,住院時間為10-17天,平均13.4±0.5天,治療有效率為100%,護理滿意度為100%。
3 討論
因為結腸癌根治術對身體損害大,手術后極易附帶其他疾病,故必需要對實施結腸癌根治術的患者選取行之有效的圍術期護理措施,平復病人的不安分心情,養足精神與體力迎接手術,手術結束后更要著重觀測檢驗病人的生命特征是否正常,全面均衡的補充所需物質,唯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降少結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的出現,治愈成效獲佳績,為患者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新開端。
參考文獻
[1] 呂成余,時開網,蔡永東,等.結直腸癌 211 例外科治療體會[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8,15(10):771-772.
[2] 吳盂超.腹部外科學[M].第2版.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