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人們對健康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形成了需求。健康管理中心如何遵循個性化、人性化、區別化的護理原則對受檢者進行護理,是健康管理中心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
關鍵詞:健康管理中心;護理理念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15-01
隨著醫學護理模式的轉變,“以人為本,以健康為中心”的理念已被人們廣泛接受,人們對健康有了更為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并形成了需求。[1]健康管理中心如何遵循個性化、人性化、區別化的護理原則對就檢者進行護理,是健康管理中心人文關懷的集中體現。而護理人員是健康管理中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健康管理中心的護理人員首先要轉變護理理念。
1 角色轉換
1.1 對工作職責重新定位,護理工作不再是單一的護理、治療,更要具備健康管理師、全科護士、營養師、心理咨詢師等多方面的相關專業知識以適應健康管理中心受檢人的健康保健需求。
1.2 工作對象不同。服務對象由原來的患者轉變為健康或亞健康人群,護理人員除具有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外,還要有別于臨床,要具有星級賓館的待客素質,要明白護理藝術是技術和愛心的結合。
1.3 工作重點不同。工作重點有別于臨床,不再是著重于患者的七知道,而是服務營銷的第一要點——了解客戶,不僅要了解客戶的資料、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年齡、職業、嗜好、家族史、健康狀況),還要掌握客戶的體檢套餐項目及注意事項。
2 理念轉換
2.1 個性化的服務理念:
受檢者除了本地區和國內各地區的人之外,國外的受檢者也會有少數,所以要在考慮到受檢者來自不同的國家,文化差異大,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各不相同。如西方人信仰基督教,東方人信仰佛儒道;東方人強調整體性和綜合性,而西方人則重視個體性。所以我們的醫護人員只有保持一種開放的態度,才能真正了解受檢者,感知和認識他們的需求,依據文化背景的不同提供向他們樂于接受的服務。總之要全面考慮就診者的國籍、宗教信仰、性別、年齡等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個性化服務[2]。
2.2 人性化的護理理念:首先改善受檢者體檢環境,是體現人性化護理理念的具體表現,在健康管理中心的的走廊里懸掛“關愛生命,呵護健康”等讓人耳目一新的字語,設立健康教育宣傳欄,為受檢者提供健康指引;在宣傳架上展示健康指導、傳播健康資訊、講解健康知識,讓受檢者及時得到疾病相關知識信息里。讓受檢者從中體會到醫護人員的祝福與期待,體現了醫護人員為受檢者竭誠服務的愿望與宗旨。其次由于語言是溝通的工具,護檢之間真誠有效的溝通會更好地體現人性化目標,也是醫護人員掌握受檢者所思、所想、所求、所感的最佳途徑,是良好護檢關系的基礎。所以醫護人員應加強語言與溝通技能的培訓,提高溝通能力,在護理操作中注意語言溝通技巧,當操作失敗時真誠地道一聲“對不起”,以表示歉意,消除受檢者不滿情緒。
2.3 區別化的護理理念:在維護健康,促進健康的工作中,預防保健是維護人類健康的關鍵環節。新開展的中醫體質辨識中的“治未病”就是重視預防和保健的充分體現,也是充分發揮中醫特色的優勢,針對不同的體質進行辨證論治和區別護理,體現區別化護理理念的集中表現,更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做好宣傳,護理人員應與中醫專家一起收集整理有效實用的中醫藥防病治病知識,引導人們樹立養生保健、健體防病的健康理念[3]。
3 高素質的護理隊伍
3.1 業務素質嫻熟的靜脈采血技術.體檢過程中,最讓受檢者感受恐懼或最大的心里壓力就是靜脈采血,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做到“一針見血”,這對體檢者來說是護理人員應具備的最基本素質。
3.2 多方面協調和溝通能力。由于體檢人員絕大多數是健康或亞健康者,他們不同于患者的求醫心理。護理人員一定要發揮獨特的職能,應具備敏銳的觀察力、應急能力,良好的記憶力、自控力等多方面的協調能力,善于語言表達,用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溝通技巧,來判斷受檢者需要。
4 護理角色的多重性
4.1 接待者護理人員主動迎接前來體檢者。
4.2 咨詢者對前來咨詢如收費標準,體檢項目、注意事項、健康知識的人群,護理人員應給于熱情、耐心的解答,并提供相關資料予以幫助。
4.3 健康宣教者 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年齡、性別、職業等,利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進行健康宣教。
4.4 健康檔案整理者 為受檢者建立電子健康檔案,并進行跟蹤和隨訪。
提高人民群眾的健康水平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標志。健康體檢已逐步從被動型檢查轉化為主動型服務。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建設好和管理好健康管理中心,多途徑、多渠道地為廣大民眾提供正規的養生保健方面的服務。
參考文獻
[1] 羅為、譚雪梅.健康管理理念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重慶醫學,2013
[2] 王曉林,紀華眾,魯靈.特需門診開展特需服務的體會[J].齊魯護理雜志,2006.
[3] 鄭筠,汪新華.門診護士開展健康教育應體現中醫特色的探討[J].新疆中醫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