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培養護生人文素質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隨機抽取280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40人;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基礎護理操作訓練;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和人文素質的培養。結果:觀察組基礎護理操作考核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護生人文素質培養可提升護生基礎護理操作技術以及護生的人文素養。
關鍵詞:基礎護理操作; 護生;人文素質;培養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18-01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健康觀念的轉變和更新,人們對護士角色有了更高的要強求和期待[1],當代的護士不僅要求具備熟練的護理操作技能和護理理論知識,還要有較高的人文素質。因此,今后護生的的教育不能局限于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應該對當前的護生教育進行改革,重視基礎護理實踐操作訓練教學,培養當代所需求的護士。護理學精于自然科學,荒于人文科學,以疾病為中心,見病不見人,沒有確立以人為本的理念[2]。由此護生人文素質培養直接關系著當今護理人才培養的成功與否。本文作者改變傳統的基礎護理操作訓練,將人文素質培養與其結合,提高護生基礎護理操作訓練的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80名護生為研究對象,并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40人;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基礎護理操作訓練;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和人文素質的培養。271名女生,9名男生,年齡在17~18歲,均為全日制中專護理專業(三年制)學生。兩組年齡、性別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即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基礎護理操作訓練;觀察組采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和人文素質培養。
1.2.1 觀察組在操作訓練中加強人文素質培養,具體內容如下:
1.2.1.1 基礎護理操作訓練課程的開始,我們首先要講解作為一名合格的護士,從自己的言談舉止上要體現出白衣天使的形象,要從思想上重視護士形象的重要性[3]。作為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應該以身作則,同時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以護士的儀容儀表要符合標準,穿戴護士服、護士帽,穿軟底鞋,注意手部衛生,不留長指甲、不染指甲;并且在訓練中的行為也要符合護士行為規范。
1.2.1.2 設置情景訓練,模擬真人病患,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增加學生對操作技術的掌握,讓學生身臨其境的感受患者和護士身份,通過模擬情景的演示,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記憶[4]。教師通過觀察,指導學生正確的扮演角色,以最真實的態度反映當時的情景。操作治療同應該多與“患者“溝通,在實際的演練中,取長補短,不斷的提高自身的職業能力。對于操作訓練,我們采用交叉實驗,真人操作訓練,真正的感受患者的感覺,明確人文關懷的必要性。
1.2.1.3 培養法律意識,在護理技術操作訓練中,我們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治療情況,對患者解釋操作行為,依法維護患者的知情權,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因此,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是應該采用真人模擬練習,加深護生印象的同時可以預防因為溝通而產生的糾紛。醫療糾紛發生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沒有做好和患者的溝通工作,與患者之間產生誤會和錯誤的理解引起的,因此護患之間的溝通尤為重要。
1.2.1.4 提升語言溝通能力,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重視護理基本用語的訓練,強調護患之間的溝通技巧。我們可以假定不同的場景,進行情景護患溝通,讓護生身臨其境的感受語言的力量,明確溝通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用最簡單易懂的語言和患者溝通,針對不同情況做出形影的改變,為護理效果的提升提供條件。同時我們要根據患者的性格特點,和患者交流,多以體貼柔和的語言詢問患者的感受,及時的解決患者的困擾,開導患者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病情,主動配合治療。
1.2.1.5 新的評分標準,改革護理技術操作考核內容,將基礎護理操作訓練考核內容和評分標準進行修改。將護生在護理操作中的語言溝通、儀容儀表、是否尊重患者、是否對患者的隱私進行保護等納入考核內容,占總分值的35%。引起護生對人文素質培養的重視,養成自我學習的態度不斷的通過實踐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1.2.2 評價方法: 采用新評分標準的10項基礎護理操作(口腔護理技術、床上洗頭法、生命體征的測量、鼻飼法、灌腸法、導尿術、肌內注射法、皮內注射法、靜脈輸液法、氧氣吸入法)作為考核內容,以原考核標準和修訂后標準分別評價兩組護生操作考核成績。
1.2.3 統計分析: 應用SPSSl2.0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進行t檢驗,檢驗水準p=0.05
2 結果
2.1 新考核評分標準:
考核標準的內容:①基礎操作(20分):操作前的準備工作是否到位(10分);護生的衣著形象是否符合標準(5分);核對醫囑,確認病情,用柔和的語言和藹的態度解釋操作過程,減少患者的緊張情緒(5分);②基礎操做步驟的考核(70分):操作的行為是否準確、與患者的溝通、是否尊重患者等具體的操作細節;③綜合評價(10分):操作是否是無菌操作(3分),整個操作過程注意觀察患者的情況,有效的保證治療目的(3分);向患者解釋治療過程,得到患者的信任,達到積極配合治療的目的(4分)。
2.2 考核成績比較:
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關于10項基礎護理操作不同評分標準考核成績,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10項基礎護理操作不同評分標準考核成績比較
通過考核成績的比較表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通過以上的研究分析,我們認識到護生基礎護理操作訓練中加入人文素質的培養可以提高護生的人文素養,對照組與觀察組的考核成績表明,基礎護理操作中增加人文素質培養的效果,進一步說明新時期的護生職業形象的具體措施。
在基礎護理操作訓練過程中穿插人文素質的培養,并通過角色扮演,使護生充分體會與患者之間的關系,同時可以有效鍛煉護患之間的語言溝通能力,明確在護理過程中,我們要注重自己儀容儀表和操作能力的展示,用專業的行為獲取患者的信任,從而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角色扮演可以真實的體驗護士、患者的心里和身體上的痛苦,使護生體驗作為一個患者的心里和痛苦,更加證明了護理對象的特殊性,由此作為一個白衣天使,要加強對患者的關愛和關懷觀念。要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和護患溝通,多講專業的注意事項以及治療操作方法,避免醫療糾紛的發生,熟練的掌握溝通技巧,增進護患之間的信任。
因此,培養護生的人文素質很重要,我們可以通過評價標準來規范和督促護生對人文教育的養成,建立科學、合理的人文素質評價方案,以臨床模擬訓練為主,增強護生操作的熟練度,進一步為護生實際的臨床操作提供有效的依據。
參考文獻
[1] 李曉松.護理學基礎[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0一15.
[2] 袁瑋,姚蘊伍.護理人文素質教育模式初探[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10):830一831.
[3] 楊運秀.從護理學發展談現代護理道德教育[J].護理學雜志,2005,20(5):75—76.
[4] 楊瑞珍.護理學基礎課教學必須與實踐相結合[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