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護理方法,回顧性總結分析8例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護理經驗。方法:對我科從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共收治8例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患兒,收集臨床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分析,以提高護理人員的整體護理素質。結果:經積極有效的臨床治療及認真細致的護理本組8例患兒全部治愈出院。結論:通過有效的臨床治療及護理措施的實施,可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并可以提高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治療效果,,對有效的控制病情有著重要意義。
關鍵詞: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19-01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又稱佝僂性低鈣驚厥。冬季發病較多。本病主要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血清離子鈣降低導致神經肌肉興奮增高,出現驚厥、喉痙攣或手足搐搦等表現,多見于4個月~3歲小兒。實驗室檢查:血總鈣濃度低于1.75~1.88mmol∕L(7.0~7.5mg∕dl)或血清鈣離子濃度降至1.0mmol∕L(4mg∕dl)以下,即可診斷為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現將對本病的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與治療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8例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患兒,年齡在5個月~2.5歲,在本組病例中,支原體肺炎合并低鈣驚厥者7例,有1例低鈣驚厥伴喉痙攣。血總鈣濃度低于1.75~1.88mmol∕L(7.0~7.5mg∕dl)或血清鈣離子濃度降1.0mmol∕L(4mg∕dl),均符合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首先應用鎮靜劑控制驚厥與喉痙攣,同時給鈣劑,使血清鈣濃度迅速上升到正常;然后給予維生素D,使鈣磷代謝恢復正常。
2 癥狀與體征
2.1 驚厥: 突然發生四肢及面肌抽動,兩眼上翻,神志不清。發作時間可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發作時間長可有發紺。發作停止后,意識恢復,醒后活潑如常。發作次數可數日1次或1日數十次,不發熱。
2.2 手足搐搦: 突發手足痙攣呈弓狀,雙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內收朝向掌心,強直痙攣,拇指內收掌心。足部踝關節伸直,足趾同時向下彎曲。
2.3 喉痙攣: 突發呼吸困難、發紺,有時可突發窒息導致死亡。
2.4 隱性體征: 未發作時可引出面神經征、腓反射、陶瑟征陽性。
3 護理
3.1 常見護理診斷:
①有窒息的危險 與驚厥、喉痙攣有關;
②有受傷的危險 與驚厥有關;
③知識缺乏 家長缺乏有關驚厥和喉痙攣的護理知識;
④營養失調 低于機體需要量:與維生素D缺乏有關。
3.2 護理措施
3.2.1 預防窒息的護理:①驚厥發作時,就地搶救,松開患兒衣領將患兒的頭轉向一側,保持呼吸道通暢,防止誤吸而窒息。②喉痙攣時,應立即將患兒舌體輕輕拉出口外,保持呼吸道通暢。立即通知醫生,并備好氣管插管用具。一旦出現癥狀應及時吸氧。③遵醫囑應用藥物控制驚厥或喉痙攣,常用的有苯巴比妥鈉肌注、10%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腸、地西泮靜脈注射或肌肉注射,靜脈注射速度每分鐘不可超過1mg,以免注射過快抑制呼吸。④同時按醫囑及時補充鈣,降低神經、肌肉的興奮性。
3.2.2 預防外傷的護理:①抽搐正在發作時應就地搶救,以免外傷或加重抽搐,造成機體缺氧引起腦損傷。②可試用指壓(針刺)人中、十宣穴的方法來制止驚厥。③按醫囑給予抗驚厥藥物,同時按醫囑盡快給予鈣劑,可用10%葡萄糖酸鈣5~10ml加10%葡萄糖液10~20ml緩慢靜脈注射或靜脈滴注,時間不得少于10分鐘。發作停止后可按醫囑給10%氯化鈣溶液口服,服用3~5天后可改用葡萄糖酸鈣。④病床兩側加床檔防止墜床。
3.2.3 健康教育:①向家長介紹手足搐搦癥的原因和預后,減輕家長的心里壓力,更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②講解患兒抽搐時的正確處置方法,如就地搶救,保持安靜;可試用指壓(針刺)人中、十宣穴的方法來制止驚厥;松解頸部衣扣、放置適當體位;通知醫護人員。③指導家長在患兒出院后遵醫囑給小兒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強調口服鈣劑時應與乳類分開,以免影響鈣的吸收。平時注意多曬太陽,防止本病再發。
4 預防
預防維生素D缺乏是減少本病發生的關鍵。孕母要多食含鈣豐富的食物,及時添加輔食,其次,小兒出生后多到戶外活動,多曬太陽,只要是暖和的天氣,都可把小兒報到戶外,冬天中午前后陽光充足,戶外活動時應讓幼兒露出手、臉,夏天則應在蔭涼處,避免暴曬。注意不要讓孩子隔著玻璃曬太陽,因為玻璃阻擋了陽光中的紫外線。另外,提倡母乳喂養,因母乳中鈣、磷比例適宜,但乳類中維生素D含量極少,要及時增服維生素D3400IU/日,人工喂養時,更要注意及早增服D3400IU/日。合理應用維生素D制劑,預防血鈣濃度降低是防止本病發生的主要環節。服用時要遵醫囑,過多服用可致維生素D中毒。在缺少維生素D時,補充鈣劑是無用的。
5 護理體會
小兒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是小兒的多發病,常見病,如果患兒發生驚厥、喉痙攣等,嚴重危及患兒生命,因此醫護人員在治療及護理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護理工作中細心觀察,精心護理,如預防窒息的護理、預防外傷的護理,并向家長介紹本病的相關知識,平時注意多曬太陽。在我國北方,日照時間短,冬季寒冷并冬季時間較長,小兒戶外活動少,因此小兒體內活性維生素D來源少,由于維生素D缺乏,鈣吸收少,易導致本病的發生,因此強調口服鈣劑及維生素D3,是防止本病發生的主要環節。
參考文獻
[1] 王愛珍.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30例臨床分析;[期刊論文];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年22期。
[2] 雷艷紅.佝僂病性手足搐搦的病因及預防;[期刊論文];中國保健營養;2012年10期。
[3] 魏永儉.高寒地區嬰幼兒手足搐搦癥189例臨床分析;[期刊論文];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年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