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觀察并探討腦出血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并發癥發生率的變化情況。方法:取我院收治的56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8例,對照組接受常規基礎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干預,觀察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并作統計學對比。結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墜積性肺炎、便秘等各類并發癥發生率更低,平均住院時間更短,組間差異明顯(P<0.05)。結論:腦出血患者應用臨床護理干預,有利于控制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腦出血;護理干預;并發癥;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25-01
在臨床各類高危型疾病中,腦出血是較為常見的一種,此類患者起病較急,多處于危重,病情進展較快,具有較高的死亡率,故對于病情初發的患者應嚴格臥床休息。患者發病后多出現墜積性肺炎、下肢靜脈血栓、偏癱、泌尿系統感染、壓瘡及便秘等各類并發癥[1]。護理人員應采取有效護理方案控制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恢復并縮短住院時間。本文觀察并探討腦出血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后,其并發癥發生率的控制情況,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2011年3月-2013年8月期間我院收治的56例腦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入選者病情均由頭顱CT確診,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齡48-76歲,平均年齡(56.6±3.2)歲;小學文化水平25例,初中文化水平22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9例。入選者均為初次發病,且在發病后8h內入院就診。排除危重患者,以及存在意識障礙無法配合醫護工作的患者。隨機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28例,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基礎護理,對于不同腦出血時期的患者存在的問題給予常規指導。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接受臨床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護理人員選擇。首先選擇固定工齡不低于5年,具有較強責任心以及工作實踐經驗,學歷水平不低于大專的護理工作人員,各組患者分別分配5名責任護士。(2)系統性地開展健康教育。通過護理程序評估患者個體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教育計劃及內容。主要包括腦出血飲食原則、疾病基礎知識、并發癥護理的意義以及有效預防措施等。由責任護士負責講解上述知識,每天30分鐘,同時針對患者及其家屬存在的疑問進行解答。(3)語言訓練。對于伴有失語癥狀的患者,由醫護人員通過BDAE評定分級[2]來評估其失語嚴重程度,并以評估結果為參考,制定語言功能訓練與恢復計劃,患者應遵從康復醫師指導來展開語言功能恢復性訓練。(4)預防便秘。護理人員將便秘預防的相關知識講解給患者,并指導患者正確通過腹部按摩來預防便秘。(5)癱瘓肢體功能鍛煉。護理人員根據患者個體情況,制定肢體的主動與被動式鍛煉計劃,并進行癱瘓肢體功能鍛煉的示范性教學,每天指導患者順利完成功能鍛煉計劃。(6)日常生活技巧與能力鍛煉。向患者講解并示范日常生活中各類技巧訓練方法,例如進食、飲水、有效拍背咳痰、翻身以及使用便盆等。(7)通過其他輔助方式進行護理。將健康教育手冊或者健康教育卡片發放給患者,通過其圖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內容來激發患者閱讀與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護理人員從旁予以正確演示,并指導患者練習。
1.3 療效評定標準:
遵循《基礎護理學》[3]相關標準判斷患者便秘情況;利用深靜脈造影或者多普勒超聲檢測判斷患者下肢靜脈血栓;根據胸透結果、臨床癥狀與體征來判斷墜積性肺炎發生情況。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軟件對本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對照組患者中1例伴有墜積性肺炎,12例患者便秘,2例下肢靜脈血栓;觀察組患者中有6例患者便秘,未見壓瘡、下肢靜脈血栓以及墜積性肺炎。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注:①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對比,見表2。
表2 兩組平均住院時間對比(X±s)
注:①與對照組相比P<0.05
3 討論
急性期腦出血患者通常需要嚴格臥床休息,在此情況下因自身活動減少,導致腸蠕動變慢,患者食欲減退,進食量也隨之降低,飲食結構發生較大變化,容易導致便秘。而絕對臥床修養下,患者容易淤積痰液,支氣管纖毛運動減緩,導致其難以有效咯出痰液,引發墜積性肺炎。此外,患者肌體還會受到肌肉癱瘓影響而出現收縮無力,導致靜脈血液回流喪失主要動力,同時,腦出血患者多服用脫水藥物,血液具有較高粘滯度,有較大幾率形成血栓性疾病[4~5]。
本研究中,通過對患者展開全面評估,并制定出科學的、個性化的、系統性的護理方案,同時輔以循序漸進、有目的和有計劃性的護理干預,較好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以及配合度,其對于治療以及護理工作也有了不同程度了解,從而能夠積極參與配合。其中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更低(P<0.05),且平均住院時間更短(P<0.05),說明通過有效的臨床護理干預,可顯著控制并發癥發生率,改善了腦出血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對腦出血患者應用臨床護理干預,有利于控制并發癥發生率,促進患者康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具有積極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劉建穎.1例腦血管淀粉樣變性自發性腦出血患者兩次手術搶救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8):27-29.
[2] 賀春燕,梁娟,張娟等.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應用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804-806.
[3] 王菊,曹玉鳳.《基礎護理學》實踐考核標準改革[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9):60.
[4] 李海俠.預見性護理在預防腦出血并發癥患者中的應用[J].黑龍江醫藥 ,2013,(6):1178-1180.
[5] 柏慧華,姚秋近,祝曉娟等.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篩查及康復護理[J].中華護理雜志,2013,48(4):29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