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肺結核合并自發性氣胸患者的護理對策,以縮短治療時間,提高治愈率,減少復發。 方法:在常規療法的基礎上實施全程護理干預:重視胸腔閉式引流的臨床觀察和護理、密切觀察病情,給予知識宣教及健康教育、合理安排患者的飲食和運動、加強基礎護理,預防繼發感染以及并發癥等等。 結果:在67例患者中,62例未出現任何并發癥。有4例仍在治療肺結核。3例復發。結論:護理干預收到較好的臨床效果,對減少并發癥、提高搶救成功率和治愈率有一定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肺結核;自發性氣胸;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28-01
自發性氣胸是肺結核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主要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咳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至休克。氣胸的發現與處理是否及時,直接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實施及時有效的護理是確保氣胸患者順利康復的關鍵。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
本組67例肺結核合并自發性氣胸患者均為住院患者,其中男45例,女22例,年齡26~78歲,平均年齡40歲。氣胸類型:閉合性氣胸31例,張力性氣胸9例,交通性氣胸27例。
2 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1)密切觀察體溫、脈搏、呼吸、血壓、紫紺、意識,從中可以發現有否感染、出血、缺氧等。(2)注意臥床休息:臥床休息可使病人較平靜的呼吸,降低耗氧量,促進肺臟破裂口愈合以利肺復張。(3)防止病人劇烈咳嗽和便秘,以免增加肺內壓,使肺臟破裂口增大,氣胸加重。故應適當給予鎮咳劑、鎮靜劑,并保持大便通暢。(4)飲食護理:氣胸病人多數原有慢性肺部疾病,體質衰弱。應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以補充消耗,增加抵抗力。
2.2 心理護理: 肺結核合并氣胸患者病情重且發展迅速,表現為緊張不安、極度恐懼,甚至悲觀失望。由于疾病來得突然,自覺癥狀明顯,病人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而產生緊張及焦慮。因此,需要醫護人員及時安慰和講解,消除恐懼心理,使其情緒平穩,積極配合治療。搶救工作應快捷果斷,有條不紊,使病人從醫護人員的言行中增加信心,消除恐懼感。
2.3 胸腔穿刺排氣的觀察與護理:(1)術前向病人說明穿刺的目的和術中注意事項,囑咐病人穿刺時,盡量不要咳嗽、深呼氣和移動體位,以免損傷胸膜。(2)術中密切觀察病人情況,要注意詢問病人有無異常的感覺,如病人有任何不適,應減慢抽吸或立即停止抽液,讓病人平臥,密切觀察血壓,防止休克。(3)術后囑咐病人平臥或半臥位休息,觀察呼吸、脈搏情況,并注意觀察穿刺處有無滲血或液體流出,預防感染。
2.4 胸腔閉式引流護理
2.4.1 保持引流管通暢,患者取半坐臥位或臥位,鼓勵患者翻身。如引流瓶內有大量泡沫狀氣泡積存,影響氣體引流時可加入幾滴95%乙醇,消除泡沫,保證引流通暢。避免引流管受壓、折曲、滑脫、阻塞。
2.4.2 嚴格無菌操作:閉式引流操作及用品均需無菌。引流瓶每日更換,傷口敷料每1~2 d更換一次。水封瓶內放無菌生理鹽水,玻璃管入水深度為1~2 cm。任何情況下,引流瓶液面應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防止瓶內液體返流入胸腔,引起感染。
2.4.3 觀察引流液的性質、顏色和量:如短時間內有大量血性液體引出時,提示有血氣胸的可能,應立即報告醫生。同時嚴密觀察血壓、脈搏、準備輸血、補液[1]。若發現滲出液體引出時變渾濁或患者有發熱癥狀,均提示有胸腔感染;引出膿性分泌物,可能為膿胸所致,應通知醫生做出相應的處理。
2.4.4 拔管,玻璃管末端連續數日無氣泡排出,可先夾管,觀察24 h以上,若無氣急情況,即可拔管[2]。
2.5 健康教育: 囑咐患者早期、聯合、規律、全程服抗結核藥物。定期復查,按時服藥。飲食上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熱量營養豐富易消化食物,提高機體應對能力。氣胸痊愈1月內不能劇烈活動,如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及時就醫,檢查有無氣胸復發。
參考文獻
[1] 余森澤.重癥監護治療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大學聯合出版社,2008:154,155.
[2] 林宏英.雙側自發性氣胸并發呼吸心跳驟停的搶救護理.中國療養醫學,2008,7(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