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討自發性氣胸胸腔鏡術后的護理對患者恢復的影響。方法:對2010年3月~2014年2月前來我院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胸腔鏡手術治療,并且根據患者個體情況進行臨床住院護理。結果:所有50例患者中包含15例出現術后并發癥患者均利用術后護理干預方法進行干預治療,經治療后痊愈,并且所有患者均無復發跡象和死亡。結論:胸腔鏡術后護理對胸腔鏡手術有很大的意義,其有效、細致的護理方法可幫助患者術后危險期安全度過。隨著護理手段不斷的改進,如何加強術后護理的細致程度也逐漸成為往后研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自發性氣胸;胸腔鏡;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51-01
自發性氣胸是由于某種肺部疾病導致肺組織、臟層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細微氣泡破裂,使空氣進入胸膜腔。此種疾病屬肺科急癥之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1]。目前治療自發性氣胸國內外常規采取臨床開胸手術的治療辦法,但是此方法對患者創傷大,風險高,術后疼痛感強,且不易恢復[2]。本次研究所采取的胸腔鏡手術方法則基本解決了這些缺點,本次就胸腔鏡術后的護理辦法進行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抽取我院2010年3月~2014年2月進行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患者50例。其中男48例,女2例,年齡均在15~70歲之間。主要臨床癥狀為呼吸困難,刺激性干咳為主,某些患者或伴有胸痛等癥狀。氣胸發作部位在左肺84例,右肺49例,其中68例患者反復發作,對一些有必要的患者進行胸腔閉式引流。肺大皰多位于上葉肺尖后段、下葉背段及葉裂等處,大小不等。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自發性氣胸胸腔鏡手術全部50例患者均采取雙腔氣管插管并采取全身麻醉,手術取90°側臥位,患者上肢抬高90°,使腋窩明顯。先于第7肋間隙作1.5cm小切口,進行胸腔鏡探查術,觀察胸腔全貌以及病變部位,之后于前、側、后胸壁第4、7、6肋間隙做穿刺孔。術中對病變部位采取結扎、縫扎等方法對其進行處理,術后放置兩根胸管。
1.2.2 護理方法:
護理分成術前和術后兩個部分,其護理部分主次對患者的恢復同樣重要,術前一般要對患者進行說服教育,因為此手術方法是種新型微創性手術,患者及其家屬對于此種方式治療可能沒有信心,使患者容易產生恐懼、緊張、憂郁等不良情緒,除了對手術的成功與否有一定的影響外,對于患者術后的恢復及并發癥也具有影響。醫患溝通顯得尤為重要,使患者了解此種手術方式的優點并列舉手術成功的案例可使患者對此種手術治療充滿信心,即可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術后護理共分六塊內容,具體為生命體征觀察、心電監護、觀察胸腔內部情況、術后疼痛護理、肺不張、肺感染的護理和術后隨訪。生命體征觀察于術中就要展開進行,并且對血樣飽和度的變化情況要做到及時了解,若有異常變化應及時采取治療。心電監護于術后1~2天內進行,此方法可全面了解患者身體狀況,即能觀察患者心率、血壓、呼吸、體溫及血樣飽和度,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采取不同的方法。利用術后常規放置的兩根胸管觀察患者胸腔內部情況,觀察引流液顏色、液體量、性質及其水柱波動和管口滲液情況對患者的胸腔內進行了解,若有異常則可以及時對患者采取治療。術后疼痛護理采取放松訓練的方法,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可對減輕疼痛和促進恢復均有一定的幫助。肺不張是由于術后支氣管分泌物增多導致,應于患者術后清醒時由醫師指導做深呼吸、咳嗽和排痰,對個體有必要患者采取超聲霧化吸入的措施,避免肺不張及肺感染,并于后采取吹氣球的方法盡快排出腔內殘存氣體。術后患者可于兩天后拔除胸管,拔管后即可進行下床活動,對患者飲食營養和身體鍛煉有一定要求,防止術后恢復這段時間產生感冒等不利于手術恢復的疾病,若患者反饋感覺有胸悶氣短等癥狀,應及時復診。
2 結果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術后出現肺泡漏4例,肺不張11例,其中肺不張采取吹氣球和協助扣背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干預護理,其中8例經此方法護理治療痊愈,3例行纖維支氣管鏡吸痰,肺泡漏也經護理治療痊愈,所有50例患者術后進行胸部X光透視進行復查,發現所有患者氣胸均痊愈。
3 討論
臨床上,自發性氣胸的檢查方式多樣,具體為肺功能檢查、動脈血氣檢查、實驗室檢查或影像診斷檢查和胸腔鏡檢查[3]。肺功能檢查正常成人于壓縮20%以上出現限制性通氣損害,老年人因其體質較差和基礎疾病較多,或低于20%就出現限制性通氣損害[4]。自發性氣胸的患者由于萎陷肺組織無效灌流,前中期出現低氧血癥,而后期則由于血流減少,導致低氧血癥有所緩解,患者于輕度肺壓縮時發生低氧血癥。實驗室檢查多采取胸腔氣體分析,運用PaO2、PaCO2,和兩者比值三項指標,閉合性氣胸胸腔內壓PaO2≤5.33Kpa(40mmHg)、PaCO2>5.33Kpa,PaO2/PaCO2>1;開放性氣胸PaO2>13.33Kpa(100mmHg)、PaCO2<5.33kpa, PaO2/PaCO2<0.4;張力型氣胸PaO2>13.33Kpa、PaCO2<5.33Kpa、PaO2/PaCO2>0.4且<1[5]。其他影像診斷檢查方法為X射線、CT、胸腔膜造影等。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綜合傳統手術治療和胸穿、胸前閉合引流等方法,優勢明顯,是種新型的自發性氣胸治療方法。其有效、細致的護理方法可幫助患者術后危險期安全度過。隨著護理手段不斷的改進,如何加強術后護理的細致程度也逐漸成為往后研究的重點問題。
參考文獻
[1] 金英花,吳美福,韓松錄.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05,20(8):709~710.
[2] 魏迎東.電視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124例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1):94.
[3] 趙月紅. 電視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術后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1,15(8):57~59.
[4] 陸春姣. 經電視胸腔鏡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護理[J].當代護士.2008,10:25~26.
[5] 劉新雙.胸腔鏡手術治療自發性氣胸的臨床護理[J].河北醫學.2009,15(11):1351~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