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調查鼠疫宿主動物及媒介動物的數量及分布,為有效防治措施提供依據。方法:對監測鼠類及鼠蚤進行鑒定,進行鼠疫血清學監測。 結果:共捕獲鼠類4種323只其中烏爾黃鼠為優勢種。各類蚤(體蚤、洞干蚤)培養33組268匹 提取分離達烏爾黃鼠血清153份,鼠疫F1抗體均為陰性。結論:豐寧縣未發現人間和動物間鼠疫疫情。
關鍵詞:鼠疫;監測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59-01
1 鼠間疫情監測
監測范圍、面積:以魚兒山牧場為監測中心,重點監測了我縣與內蒙古接壤的壩上地區、大灘旅游景區、魚兒山牧場、草原鄉、萬勝永鄉,監測半徑5—30公里。
1.1 宿主監測
1.1.1 野鼠密度:全年共調查野鼠密度樣方140個(一公頃為一個調查樣方,采用不同生境,其中流動監測樣方20個平均密度為零),固定監測樣方共調查120公頃,共布夾216盤,共捕鼠18只,平均密度為0.15只/公頃,其中密度高的為3只/公頃,低的為0只/公頃。
1.1.2 小型鼠:全年共調查1600夾次(選擇不同生境 ,采用五米夾線法),共捕鼠6只,捕獲率為0.38%,鑒定為黑線倉鼠6只。
1.1.3 家鼠:全年共選居民住房1200間,每間房布夾一盤,連續觀察三夜,共捕鼠4只,捕獲率為0.3%,鑒定為小家鼠4只。
1.2 媒介監測
1.2.1 鼠體蚤:全年共檢單只活體裝袋活達烏爾黃鼠99只,其中帶蚤鼠92只,染蚤率為93%,共獲蚤218匹,平均蚤指數為2.0,鑒定為方形黃鼠蚤松江亞種218匹。
1.2.2 洞干蚤:全年共探鼠洞干405個,其中帶蚤洞干31個,染蚤率為7.6%,共獲蚤50匹,平均蚤指數為0.12。分類鑒定為方形黃鼠蚤松江亞種50匹。
1.3 病原學監測
1.3.1 細菌學:新鮮標本使用選擇敏感培養基(龍膽紫溶血胰酶消化液瓊脂)全年共剖驗各類鼠323只,做各類臟器培養(肝、脾)323份,其中達烏爾黃鼠291只,小家鼠4只、黑線倉鼠6只、長爪沙鼠22只,做各類蚤(體蚤、洞干蚤)培養33組268匹,其中體蚤23組218匹、洞干蚤10組50匹、培養結果全部陰性。
1.3.2 血清學:全年共提取分離達烏爾黃鼠血清153份,采用間接血凝試驗法試驗,用已知F1抗原檢測有無F1抗體。結果全部為陰性。
1.4 結果分析
豐寧縣壩上地區,以達烏爾黃鼠為優勢種,由于地區的自然條件構成了黃鼠的最適生境,其分布廣,密度高,這就為傳播,保存鼠疫菌和疫蚤提供了條件。我縣與內蒙相接壤,內蒙時常發生局部人間和鼠間鼠疫,這就使疫情的傳入可能性很大。在短期內還不足以徹底根除鼠疫的危害。我縣又與北京首都相鄰,現在交通發達,所以在防治鼠疫對策中,對鼠疫動物流行病進行科學的監測預報,以便及時采取措施,把鼠疫控制在動物病流行之前,從而達到保護人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