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2012年孝南區居民死亡報告基本情況,為制定孝南區健康防治策略提供基礎資料。方法利用死因登記信息報告系統,建立excel數據庫,采用spss軟件分析孝南區2012年居民死亡現況。結果:2012年1月1日零時~2012年12月31日24時孝南區共報告死亡病例5193例,粗死亡率為614.06/10萬,死亡率排前三位分別是循環系統疾病、腫瘤、呼吸系統疾病,因此三類疾病致死3013人,占全年死亡總數的86.13%,死因減壽前三位分別為腫瘤、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循環系統疾病,且男女之間死因順位差異無統計學意義(X2=0.241,p>0.05)。結論:孝南區2012年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是引起孝南區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應加強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控制工作。
關鍵詞:死因;死因順位;監測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69-02
死因監測是公共衛生監測項目之一,死因資料是國家優化公共衛生資源配置、發展的重要依據,是衛生決策的基礎[1-2]。孝南區位于湖北省的東北部,2012年擁有常住人口845514人,轄區內以農業人口為主。為了解孝南區居民死亡報告情況,本研究對2012年孝南區死因分析網絡報告情況進行了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登陸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的死因監測系統,收集孝南區2012年各醫療衛生機構通過該系統報告的本轄區內居民病傷死亡報告卡,對數據進行清洗和死因邏輯差錯,力求資料準確、無誤。采用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的國際統計分類(icd-10)進行死因分類。
1.2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建立excel數據庫,采用死亡率、死因順位和死因構成等指標分析居民死亡水平。
2 結果
2.1 總死亡水平:
2012年我區共上報轄區內報告死亡個案5193例(其中男性3209人,女性1984人),總死亡率為6.14‰,男性死亡率7.36‰,女性死亡率4.85‰,人均期望壽命77.80歲。孝南區2012年居民死因列前5位的疾病與全國第3次(2004~2005年)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和2008年報告死因順位均不一致;按性別分析,本研究報道的死因順位前5位死亡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全國第3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的居民死因順位不一致[1]。
2.2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影響孝南區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
孝南區2012年居民病死傷人數中,老年人口占較高比例,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成為影響孝南區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循環系統疾病是孝南區居民的第1位死因,報告死亡率為266.70/10萬,占總死亡人數的43.42%,該構成比高于我國其他地區相關報道[3-4]。循環系統疾病以42.62%的死亡構成比居首位;腫瘤死亡構成比24.88%,居第2位;呼吸系統疾病死亡構成比13.02%,居第3位;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死亡構成比8.98%,居第4位;泌尿系統疾病死亡構成比2.25%,居第5位;前5位疾病合計死亡構成比達到了91.75%,為我區居民主要死因。
分性別死因順位前5位與合計完全一致,循環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和泌尿系統疾病死亡構成比女性大于男性,腫瘤、損傷和中毒外部原因這2種疾病死亡構成比男性大于女性,分性別死亡數前5位均是男性大于女性。男性和女性的前5位死因順位與總人群死因順位一致。見表1。
表1 不同人群主要疾病死因順位(1-10)(1/10萬)
2.3 死于慢性病的病例情況:
2012年我區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造成的死亡病例4589例,占全死因構成比的88.37%,死亡率542.63/十萬。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造成死亡的各類疾病中,以循環系統疾病最多,死亡數2208,死亡率261.64/十萬,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因構成比59.97%,接近慢性病死亡總數60%;其次是腫瘤,死亡數738,死亡率140.24/十萬,構成比23.03%,第三位為慢性下呼吸道疾病,死亡數363,死亡率68.98/十萬,構成比11.33%,前三位死因構成和占了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死亡總數的94.32%,慢病死因順位前3位與全死因順位前3位完全一致。
3 討論
3.1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的危害: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進步,當前人類的健康模式和疾病譜發生了重要改變;過去主要危害我市居民健康的傳染病不少已被消滅或控制,而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成為威脅人們生命與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
3.2 如何做到遠離、預防、控制慢性病
3.2.1 控煙:吸煙有害健康已是共識。吸煙會誘發肺癌,還容易引起心肌梗塞、中風、心肌缺氧等心血管疾病
3.2.2 減鹽:降低食鹽的消費,減少食鹽的攝入,就可以降低血壓,而血壓是腦卒中和心臟病的一個主要危險因素。
3.2.3 合理膳食和身體活動:提倡每天運動,俗話說“日行一萬步,健康一輩子”。
3.2.4 限酒:少量飲酒有益身體健康,但是長期大量飲酒,對身體帶來的危害也是顯而易見的,可使肝細胞反復發生脂肪變性,壞死再生,最終導致纖維化和肝硬化。
3.2.5 定期體檢:尤其是45歲以上居民的健康體檢應該每年定期體檢,對慢性病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參考文獻
[1] 陳竺.全國第3次死因回顧抽樣調查報告[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8:14.
[2] 胡建平,王黎君,楊功煥.中國城市居民死因統計資料準確性評價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07,24(2):124-128.
[3] 張銀娥,趙建華,謝帆,等.寧夏2004~2005年疾病監測點居民死因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21):4151-4152.
[4] 雷彩云,鄶金霞,德欽,等.2008年呼倫貝爾市全人群死因監測[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10,18(1):9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