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探討處方點評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和體會。方法:于2013年6月以后每月抽取急診處方、普通處方各100張進行處方合理與不合理點評和綜合分析,并對點評干預效果進行比較。結果:200張處方中不合理用藥發生率分別為30.00%。結論:處方點評可有效保證和提高處方質量,促進臨床用藥合理性,降低醫療風險。
關鍵詞:處方點評;合理用藥;不合理處方
【中圖分類號】
R749.0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90-01
處方點評是醫院普遍用于對用藥合理性進行分析的主要手段。用藥合理性直接關系著患者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嚴重影響醫院社會信譽,因此,用藥合理性越來越受到醫學研究者和社會的關注[1]。處方點評作為分析用藥合理性的主要方法,近年來在各醫院中得到廣泛推廣。本次研究中,我院對200張處方進行處方點評干預效果分析,旨在探討處方點評在合理用藥中的作用,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2013年每月抽取急診處方、普通處方各100張作為研究分析對象。所選處方樣本涵蓋醫院所有科室,內容齊全,具有代表性。對各處方中出現的不合理用藥類型、張數等進行統計、分析。
1.2 點評方法:
由臨床藥師逐一對200張處方進行審查,把不合理處方篩選出來,并將不合理處方復印,同時用筆將處方不合理原因詳細標注于復印的處方上方位置。然后對不合理用藥類型進行歸類統計,并參照相應點評標準計算出具體的總不合理率、各科不合理率等。統計計算完畢后,對典型不合理處方進行詳細分析,每月末將點評結果上報至醫務科,由醫務科以警報的形式傳達到各個科室,科室主任通過相應形式就各不合理處方的具體問題跟醫生進行溝通交流,同時,2013年醫院開展合理用藥宣教、公告用藥點評結果、通報不合理用藥處方等干預措施,以降低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出現率。
1.3 點評依據:
本次研究主要以《臨床用藥監護》、《處方管理辦法》、《中國國家處方集》、《醫院處方點評管理規范(試行)》等規范、專著作為點評標準。
2 結果
點評的不合理處方發生率為30.00%。不合理處方類型主要為處方書寫不規范、用藥不適應、超長處方等,詳見表1。
表1 處方不合理用藥類型及點評結果
3 討論
3.1 不合理用藥處方具體分析: 處方點評結果分為合理處方和不合理處方。不合理處方包括不規范處方、用藥不適宜處方及超常處方。在臨床用藥中,普遍存在的不合理用藥類型主要為以下幾種:①不規范處方。處方的前記、正文、后記內容缺項,書寫不規范或者字跡難以辨認;處方后記的審核、調配、核對、發藥欄目無審核調配藥師及核對發藥藥師簽名;藥品的劑量、規格、數量、單位等書寫不規范或不清楚;處方修改未簽名并注明修改日期;單張門急診處方超過五種藥品等均視為不合理用藥處方;②用藥不適宜處方。用藥不合理體現在遴選藥品不適宜,臨床診斷與具體用藥不符、使用不必要藥物;用法、用量不適宜,該種類型主要表現為給藥途徑、頻次、療程不合理,單次劑量超或少等情況;聯合用藥不適宜,主要表現在沒有聯合用藥指針而聯合二聯或三聯抗菌藥物聯合使用,導致細菌耐藥增加,多種藥品不科學聯合應用,導致藥性下降或毒性增加;重復用藥,某些組分相同的中成藥聯用。③超常處方。該種類型主要表現為無正當理由超說明書用藥。以上所述任何一種類型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出現,都會對患者及醫院產生不良的影響,因此,必須對醫師、藥師加強合理用藥培訓和教育,增強醫師專業知識,降低不合理用藥處方的發生率。
3.2 應用處方點評的結果:
通過采取處方點評的方式可具體了解和掌握醫院中不合理用藥的主要類型,然后針對不同類型進行具體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出現的原因,為醫院及時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提供可靠參考依據。通過各種針對性干預措施的開展,有效降低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出現率,保證臨床用藥的合理性,保證臨床治療效果的高效性,同時可有效降低醫院醫患糾紛事故的發生率,提高醫院的社會聲譽[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處方點評后,臨床中出現的各種類型不合理處方得到及時發現和分析。同時進行相應的干預措施后,不合理處方發生率明顯下降。
3.3 處方質量改進建議:
不合理用藥處方的出現嚴重影響患者治療效果和醫院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采用科學方式促進醫院合理用藥是醫院工作的重用內容之一,不容忽視。處方點評是降低不合理用藥處方發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通過處方點評的方式可及時了解醫院臨床臨床用藥情況、不合理用藥類型及特點,并根據具體類型進行原因分析。處方質量改進建議:①在開處方的過程中,醫生需詳細了解患者基本信息、具體病況、掌握正確的治療方法及用藥方式和劑量,將處方內容填寫詳細。②在處方點評過程中,藥師可深刻體會到,要提高處方質量需醫生掌握豐富的醫學知識及臨床診治經驗,才能精確把握用藥的準確性,因此,醫生應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積極參加各種培訓及臨床研究實驗,不斷增強自身專業知識及臨床診治經驗,避免處方中出現用藥不適應、藥效重疊、藥物配伍禁忌等現象。③所開處方應盡量做到書寫規范、字跡清除,避免藥師在發藥過程中看不清楚而導致差錯的發生。④醫院門診藥師應加強對用藥處方的審核力度,藥師在審核、調配、核對、發藥后應在相應欄目簽名。⑤在開處方過程中,如遇到難以把握的用藥問題,應及時查閱相關藥學資料或與有關專家進行探討研究,準確把握藥物作用。在本次研究中還可意識到,目前醫院處方點評分析的滯后性。處方點評是評價處方質量及保證用藥安全的手段之一。但我們在處方點評工作中發現,事后開展的處方點評工作,雖然發現了不合理處方,對于今后改進工作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對于已經用藥了的患者來說沒有意義。并不能起到實時保證患者安全、合理用藥的作用。如處方不合理性審查與篩選工作通常主要由臨床藥師完成,藥師大多只管按方發藥,這就背離了處方點評制度設立的根本目的。因此,醫院在積極開展處方點評的同時,還應從醫生開具處方和藥師發藥等環節加強控制,減少不合理處方的出現。
實施處方點評可及時了解和掌握不合理用藥的類型、特點,并通過對相應類型進行深入分析進而了解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為采取合理干預措施提高可靠依據,促進合理用藥監督工作的進行[3]。同時實施處方點評還可不斷提高臨床藥師的專業知識與臨床用藥能力,提升藥師地位。在機遇與挑戰面前,臨床藥師只有加強學習,不斷增強自身專業知識及技術水平和能力,加強與臨床醫師溝通交流,才能有效發揮制度應有的作用,降低不合理用藥的發生率,提高醫院合理用藥水平,節約醫療衛生資源,改善醫患關系,構建和諧社會。
綜上所述,處方點評的實施可有效促進醫院用藥處方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保證提高臨床治療效果,保障患者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值得醫院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永梅,房德敏,高穎等.醫院中成藥處方合理性評價標準的探討[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12,9(26):506-507.
[2] 工蜻支,文愛東,工志睿等.開展處方點評,促進合理用藥[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2,8(35):108-109.
[3] 張建瑋.合理用藥情況分析和典型處方點評[J].現代醫院,2011,12(12):302-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