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醫學生為研究對象,以山西某醫學院為例進行問卷調查,比較國內外職業生涯研究與實踐的異同、借鑒國其研究經驗,創建了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理論與模型相結合,對于高校教育改革、人才培養和有關教育管理政策的制定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關鍵詞: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3763(2014)06-0291-02
近年來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己成為人力資源管理中的一個熱點,但研究領域多局限于普通高校,且以研究理論為多,實際操作性不強[1]。本文的研究內容主要包含四個方面:一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概述,在這部分內容里介紹了國外經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論,明確了醫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原則、內容、步驟和影響因素等,為下文進行醫學類院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二對某醫學類院校開展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現狀分析;三構建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1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理論概述
職業生涯規劃是引導學生規劃自我職業生涯并將其規劃轉化為現實的綜合性活動。目前國際上職業生涯規劃方面的典型是美國大學的生涯發展與就業服務活動。美國大學就業部門以生涯發展理論指導實踐,重視學生職業意識、職業能力的培養,生涯規劃深入到具體的就業指導活動中,并結合人—職匹配理論和職業決策理論形成具體的生涯發展教育模式[2]。
從以上定義我們可以做如下理解:醫學生職業生涯概念明顯包括了個體、職業、時間、發展與動態這樣幾個本質涵義。首先主體是醫學生,是醫生一生中的職業經歷;其次它是一個時間概念,是指醫學生從初始從事醫療工作到退出的職業生涯期,不同的醫生有其長短之分;再次,它是一個動態發展的概念,包括個人對職業的選擇、轉換、職務晉升、下降,職業發展不同階段的成功與失敗等職業變更內容以及職位事業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因此,醫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尤為重要。
2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開展的現狀分析
2.1 本研究在綜合國內外有關職業生涯的理論與實證研究的基礎上,結合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特點,編制了《醫學院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調查問卷》。2010年6月中旬進行了調查,隨意抽取300名同學參與,問卷回收達到100%。結果顯示,對自己的未來職業發展有詳細規劃的占12%,大概規劃的占73%,沒有規劃的占15%;大學期間進行過性格、職業能力測試的占33%,沒有的占67%,按照職業生涯規劃步驟實施就業的僅占調查人數的2%,九成以上的就業不是以職業生涯規劃為基礎的。
2.2 醫學生職業生涯輔導校內組織體系不完善,認識和重視程度不足,受高校畢業生計劃分配制度的長期影響和固有觀念的束縛,學校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機構的職能及工作理念認識不足,認為職業生涯輔導僅僅是執行一種行政程序、一次性完成任務,導致具體工作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至今仍沿用舊體制來執行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任務,缺乏健全的組織體系,相應的管理制度、考評制度、活動制度,造成管理缺失,職業生涯規劃工作難以實施。
2.3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專業人員的配置在數量、質量方面均存在問題。數量方面:教育部要求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人員與畢業生的比為1:500,而學院目前無一人專職從事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只是由從事學生工作的人員兼職來做,后者忙于大量事務性工作,對學生進行全面職業生涯規劃與指導不可能。在質量方面,輔導人員專業化程度不高成為突出的問題。職業生涯教育人員的專業化程度較低,師資力量薄弱,難以適應學生需求,更別談職業生涯教育了。因此盡快全面提升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人員的專業理論水平和輔導技能迫在眉睫。
2.4 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不能貫穿始終,工作方法不科學,缺乏系統的流程模式。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沒與學生成長結合起來,忽略了學生在各階段不同需求,醫學生在整個求學過程中從專業認識、職業意向、職業角色、職業心理、職業行為是不斷成熟與發展的,而僅僅在學生臨畢業前給予輔導是不夠的,在日常各學科的教學中,也缺乏對醫學生職業生涯輔導的滲透。醫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認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一個過程。作為常設機構,學校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并非隨著醫學生的畢業而宣告結束[3]
2.5 所有的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僅相當于以前的就業指導工作,工作對象主要為畢業學生,工作內容主要是幫助畢業生提高就業率,包括為畢業生收集需求信息、聯系用人單位、組織校園招聘、推薦學生就業、進行就業管理,很多關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工作由于現實情況的限制都沒有開展。
3 構建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目前國內上海的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院校積極借鑒生涯發展理論,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己形成規范體系,并積極進行理論創新。實踐方面,北森公司與清華大學就業指導中心聯手研發了適用于高校就業指導的測評系統“探索者”職業生涯規劃系統,在國內屬于比較成熟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4]。但大多數高校就業工作僅停留于就業指導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開展并不全面。我們應以上述高校為樣本,積極與學校實際情況相結合,創建高校職業生涯規劃體系。
3.1 構建醫學類院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組織體系:
在構建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社會支持系統時,應考慮以下方面:政府部門、社會傳媒、家庭、企事業單位、社會生涯輔導機構、其他高校職業生涯輔導中心。借鑒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家的做法,制定法律法規以確保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人財物的保證[5]。積極鼓勵和督導學校的輔導工作。政府還要組織設立專門的國家級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研究機構,在理論和經驗上指導和支持高校的具體工作。
3.2 建立和完善職業生涯規劃中心:
職業生涯規劃中心主要設置輔導部和宣傳部。輔導部主要負責專業性的職業生涯輔導和咨詢工作。輔導部還負責各院系職業生涯輔導工作相關人員的培訓工作。宣傳部主要負責有關醫學生職業生涯輔導信息的收集、整理、存檔工作,負責建設和管理醫學類院校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信息網絡,推廣、介紹職業生涯規劃中心的服務,樹立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良好形象。擁有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人員是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前提條件[6]。學校應該按照教育部規定,盡快配齊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人員,同時要采取措施、制定規劃,努力提高職業生涯規劃隊伍的專業化和職業化水平,建設一支具備社會學、勞動人事學、心理學、教育學、人力資源管理、法律等相關知識專業化、職業化的師資隊伍,不間斷地進行名醫風采展示、名醫一生發展規劃、名醫職業道德。
3.3 將學生團體納入規劃組織體系。應當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搭建起學生與社會、學生職業規劃中心間的平臺,職業生涯規劃中心可以指導社團開展創業論壇、模擬招聘等活動,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將職業生涯規劃工作深透到學生的日常活動之中。
4 小結
本文將職業生涯理論、現代人力資源理論、組織行為學、心理學、管理學等理論結合起來,運用比較研究等分析方法,對我國當代醫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全面探討得出如下結論:醫學生提前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在當前就業競爭日漸激烈的背景下十分必要。醫學生如何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前提是要有明確的意識,強烈的愿望:我要干什么、要達到什么目標,要成為什么樣的醫生,在此基礎上結合自我剖析、機會評估、自我定位、策略制訂等職業生涯規劃是每一個醫學生就業的必要工作,也是每一個醫學生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
參考文獻
[1] 王一敏.當代青年的職業選擇與指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 李宏德,崔潤東.醫學生素質拓展計劃[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3
[3] 李守信.消除認識誤區積極化解醫學生畢業生“就業難”的講話[J].中國醫學生就業,2003, (5).
[4] 王路江,馬俊杰,王志誠,唐鈞.測量愿望一一醫學生職業選擇實證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5] 尚德榮.怎樣設計自己的職業生涯[J].中國勞動,2000, (5)
[6] 程社明.你的職業一生涯開發與管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