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業有成,家庭美滿,身體健康,這樣的人生已經算是十分圓滿了,但在年逾五十的蔡丹這里,則只是一個新的開始。
那一年,她33歲,走出體制,挑戰自我,白手起家創辦起大型物流企業;這一年,她50歲,本應功成身退,卻毅然放下盈利頗豐的企業,轉身挑起另一個搖搖欲墜的“散攤子”。面對旁人的不解,她只有一句話:為了孩子的笑臉。
這個所謂的“散攤子”是一所特殊兒童教育培訓機構,接收的大都是感覺統合失調的孩子,還有部分“星星”(孤獨癥兒童,即自閉癥)和“唐寶寶”(唐氏綜合癥,也稱先天愚型兒)。從2006年建校起至今已有7年時間,蔡丹接手前的學校因故無人管理,幾乎難以為繼。作為母親和投資人的蔡丹心有不忍:這副擔子里不是簡單的企業成本投入,而是這群孩子的未來,和家長的期望,實在不忍辜負。
五十披掛再出征
電話里的蔡丹一直十分忙碌,預約采訪的時間一拖再拖。見面時,她感嘆,做教育比企業更費心。
50歲的蔡丹,小巧的身形,一身休閑隨性自然風的搭配,再加上兩個粗粗的大辮子,成功的把年齡隱藏了10歲。她笑著說,“50歲的我,人生才剛剛開始。”
這里說的重新開始,就是她的二次創業。
位于漢口硚口區青少年宮的武漢兒童智能開發培訓學校,2006年6月正式成立,由4名股東共同出資創辦,其緣由也是因為股東家中有“星星”的孩子。蔡丹是股東之一,而且是最大的股東,她并沒有感同身受的體驗,參與其中,當初只因朋友的推薦,“手頭上有些閑散資金,得知這樣一個項目,覺得市場潛力還不錯,就進去了。”
雖然擔任了學校股東,但那時她的主要精力還是在自己的企業上,一家航空物流公司,在國內外市場上經營倉儲物流業務。每天24小時不關機的工作狀態,讓公司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穩步成長了18年,如今也已成為華中地區小賦盛名的運輸企業。此刻的蔡丹也開始計劃著自己50歲退休之后的日程表:先去國內外沒有去過的地方轉一圈,然后回來開一家小資情調的會所,做做自己以前想做卻沒時間做的閑情怡志之事……
計劃趕不上變化。正當她以為自己可以松一口氣時,另一個投資項目,特殊教育培訓學校傳來消息:因人才流失,管理者之間失和,學校幾乎處于無人管理的“真空狀態”,面對這個情況,其他股東也都無意接手。正在遲疑之際,丈夫對蔡丹說了一句話:你去吧,還有那么多孩子和堅持多年的老師呢。
帶著這句話,蔡丹來到了學校,五十披掛再次出征。但是,隔行如隔山,會計專業出身、物資局的工作經歷、航空物流產業管理,翻翻蔡丹過去三十多年的閱歷和經驗,與眼前這個教育專業,尤其是特殊兒童的智能開發教育,相距甚遠。“不會我可以學”,善于學習一直是蔡丹自詡的特長。看書查資料,參觀同行業學校,上培訓班,不到半年時間,蔡丹已經可以流利的和老師們探討特殊兒童的教育問題,向朋友們介紹學校的培訓內容,感覺統合及認知訓練,蒙臺梭利教育、行前思、行后思、行中思等專業術語也時常繞在嘴上。
進入學校之后,蔡丹發現,雖然管理缺失,但教學質量卻在同行中屬于前列。這一點連老師們自己都沒料到,平時只顧悶著頭做教學做研究,很少去關心其它同行的動態,直到蔡丹帶著他們參觀了其它學校之后,才意識到自己學校推出的感覺統合特訓班、蒙氏數學班、中央教科所重點課題“3·3·3”開發“反思腦”訓練科研活動等課程,從教學內容到教學硬件在行業中都屬領先。
“師資力量是學校的核心,有了這個底牌,我有信心把學校做起來。”蔡丹底氣十足。
新官上任三把火
蔡丹入主學校的“第一把火”就是協助學校贏得了“武漢市首屆公益十佳項目”的稱號。
去年,學校受邀參加武漢市舉辦首屆公益項目大賽,與全省300多個公益組織同臺競爭,路演、公眾投票、專家審議等多個環節讓沒有什么經驗和精力的老師們疲于應付,中途曾多次想退出。這時候,蔡丹掌管了學校,她覺得這是個好契機,“不管輸贏,我們都要盡力爭取”,在蔡丹的鼓勵和全力支持下,最終學校擠進了前十強,獲得10萬元獎金,為20名特殊兒童進行免費康復訓練。
下午4點,6歲的祥子來到學校,一進門就熱情的跟老師們打招呼,丟下書包,就跑進教室拿起自己的訓練道具開始玩兒。祥子是個“唐寶寶”,在這里接受康復訓練已經將近5年了,當年來的時候,就是一個“木頭娃娃”,連眼珠都不會轉。經過5年的系統訓練,到現在已經會分辨顏色、形狀,眼神靈動了許多,生活也基本可以自理。
祥子現在的狀態已經十分理想了,但因為康復時間長,費用昂貴,期間家長曾一度支撐不住帶他轉學,不久就因出去后無法適應正常學校學習,又回到了這里。現在好了,祥子作為被免費救助的兒童之一,可以安心在這里接受治療。教室外,一直輔導他的老師彭紅艷向記者介紹。
“這樣的孩子特別多,每一個孩子背后都是一個心碎的家庭,還有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的經濟條件和觀念問題,而被迫放棄治療,我現在除了盡力幫助更多孩子接受康復訓練外,更希望能到社區進行宣傳,給家長指導和信心,也給孩子們多一些人生的希望,回歸到主流社會”。蔡丹說:“對于特殊兒童的培訓問題,與家長的溝通更重要”。
進這行的時間不長,但點子不少,交談中,蔡丹不斷給記者講述著自己對學校的新規劃,引進沙盤游戲心理治療;提升兒童學習能力訓練;在以往的家長課堂上,準備增設心理咨詢輔導班,對家長進行心理和康復知識的培訓,甚至可以對準媽媽進行孕期指導,還預計帶著孩子們去參加專業的戶外拓展康復訓練。
蔡丹說,“我的目標是讓更多的特殊孩子能接受到免費康復訓練”,然而這個理想是需要經濟基礎的,現在的蔡丹又開始了到處“化緣”生活。
吾拾青春
2013年同學們聚會時,正值50歲,蔡丹提出一種說法:吾拾青春。這種提議得到同學們的一致贊同:誰說五十歲就老了,我們的五十歲還可以重走青春路。
《真正的人生從五十開始》,這是蔡丹欣賞的一篇文章,“這明明說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