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于華語歌壇來說,鄧麗君是一位傳奇的人物。因為時代背景,她對華語歌壇的意義,已經(jīng)早已超越了歌手的身份,更是大陸多年禁錮思潮后的文化開拓和先行者的象征。自1966年鄧麗君步入歌壇的開始,她就憑借甜美的聲音和清純的形象走紅臺灣歌壇,后迅速紅遍亞洲。從1970年代至1990年代,鄧麗君在整個華人世界贏得了“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的美譽。
鄧麗君原名鄧麗筠,原籍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萬堤區(qū)大街鄉(xiāng)鄧臺村。父親鄧樞為軍人,1949大陸解放之時,他攜家人遷至臺灣。1953年,鄧麗君出生于臺灣省云林縣褒忠鄉(xiāng)田洋村。鄧家是傳統(tǒng)的大家庭,一家七口,鄧麗君排行老四,上有三個哥哥,下有一個弟弟。作為家中唯一一個女孩子,又是中年得女,在家中更是分外得寵。
1966年,鄧麗君在14歲時開始步入歌壇。隨后,她憑借甜美的聲音,清純的形象、堅韌的性格和高貴的氣質(zhì),在臺灣歌壇迅速崛起。鄧麗君出道尚早,雖然沒有機會受到系統(tǒng)的文化教育,卻以毅力自學(xué)掌握了英語、日語、法語、馬來西亞語、印度尼西亞語、泰語等多種語言,其影響圍覆蓋亞洲眾多地區(qū)。1986年,她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世界七大女歌星”和“世界十大最受歡迎女歌星”之一,為提高華人音樂在世界樂壇的地位作出了杰出貢獻。而在大陸改革開放后,鄧麗君的歌聲為大陸音樂掃除極左路線的影響,推動文藝領(lǐng)域的改革起了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
由湖北省博物館、九州文化傳播中心、財團法人鄧麗君文教基金會、臺灣聯(lián)合報系主辦的《追夢——鄧麗君特展》于3月28日在湖北省博物館開幕。作為湖北省博物館舉辦的首個流行音樂文化展,其展品包括了鄧麗君生前使用過的各種服裝、首飾、生活用品、所獲得的獎狀、獎杯等。而展覽的最為出彩的亮點之一,是采用了3D浮空投影技術(shù),逼真再現(xiàn)鄧麗君演唱風(fēng)采形象,使觀眾與鄧麗君面對面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展覽在湖北省博物館持續(xù)展出至6月1日。
藍寶石項鏈、玉手鐲
父母為女兒婚禮置辦,原定于1982年3月17日的婚約終成空。作為結(jié)婚禮物的藍寶石項鏈寄托著父親對女兒的深情;而母親贈與女兒的玉鐲則常年陪伴在鄧麗君身邊,她自1970年代所拍攝的照片幾乎都戴有此鐲,成為母女之間深情牽系的信物。
獎項
1963年 臺灣 中華廣播電臺黃梅調(diào)歌唱比賽第一名獎狀
小小年紀(jì)(左)就有大將之風(fēng),以一曲《訪英臺》驚艷四座,獲頒第一名
10歲的鄧麗君(前排右6)是年齡最小的參賽者,卻勇奪這場歌唱比賽冠軍
1966年,尚在金陵女中的鄧麗君參加正聲廣播公司舉辦第一期歌星培訓(xùn)班,在三個月后以優(yōu)異成績結(jié)業(yè),正式展開歌唱表演生涯,年僅14歲。
1968年的鄧麗君,塑造出“阿哥哥”的俏麗時尚風(fēng)潮
1967年于臺北東方歌廳表演,反串梁山伯的扮相清秀
1970年代,鄧麗君跨影、視、歌三棲,旋風(fēng)橫掃香港與新、馬、印尼、越南等地。
甜美的鄧麗君樂善好施,素來以內(nèi)心美見證藝術(shù)事業(yè)。1969年9月,南臺灣因風(fēng)災(zāi)遭遇水患,鄧麗君參與白花油義賣活動募款賑災(zāi)。1970年初,年僅17歲的鄧麗君赴港加冕為“白花油慈善皇后”,是香港工展會義賣史上最年輕的慈善皇后。第一次香港行,也開啟鄧麗君邁向國際舞臺的重要契機。
1974年,鄧麗君正式進軍日本,很快成為備受矚目的耀眼新星。
1970年,17歲的鄧麗君獲頒香港“白花油慈善皇后”
1978年香港 金唱片 島國之情歌第三集獎座
《島國之情歌第三集——絲絲小雨》于1978年獲香港“金唱片”獎,鄧麗君(右)開心展示獎座
1977年起的“國際唱片業(yè)協(xié)會(香港會)”(IFPI)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金唱片頒獎典禮”表揚過去一年香港地區(qū)最高銷量的長篇,以三萬張、五萬張、十萬張或以上,作為金唱片、白金唱片、雙白金唱片的標(biāo)準(zhǔn)。
鄧麗君在1977-1988這11年期間,總計獲得9張金唱片,17張白金唱片,受歡迎熱度可見一斑,尤其是1981年,以《一封情書》、《原鄉(xiāng)情濃》、《誓不兩立》、《在水一方》、《鄧麗君精選集第一集》,一次獲得五張白金唱片,更刷新吸納剛剛歷屆金唱片記錄。
1983年5月,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曾統(tǒng)計,1975年起,鄧麗君于香港之唱片銷售共達500萬張,創(chuàng)下當(dāng)時話語歌壇紀(jì)錄,相隔20年后,鄧麗君唱片銷售數(shù)量之龐大,更是難以想象。
1979年,鄧麗君赴美進修。在一年余的期間,她曾于美國舊金山、洛杉磯、加拿大溫哥華等地舉辦首次北美巡回演唱會,同時香港有三大碟獲得白金唱片,鄧麗君的《何日君再來》等歌曲也開始進入中國大陸造成轟動。
1980年,鄧麗君的歌聲風(fēng)靡大陸造成廣大影響力,深受國際媒體矚目,儼然形成一種文化現(xiàn)象與趨勢觀察。同年3月26日揭曉的金鐘獎,鄧麗君獲“電視女歌星個人獎”。7月20日,鄧麗君沉穩(wěn)首位登上紐約林肯中心舞臺表演的華人女歌手。
1980年金鐘獎證書
1980年3月26日臺灣 金鐘獎 優(yōu)良歌唱女演員獎座獎狀
1983年,30歲的鄧麗君推出以唐詩宋詞為主題的經(jīng)典大碟《淡淡幽情》,被認(rèn)為是將中國文化發(fā)揚光大于流行音樂的典范。
“我能不能與蘇東坡和李后主合作,唱出一些可以代表我們民族的聲音呢?作為一名歌者,我能不能也傳統(tǒng)文化盡一點微薄的力量呢?”熱愛詩詞的鄧麗君曾說:“在藝術(shù)的回廊里,留下幾步腳印,淡淡幽情一連串的歌,已是我夢想的實現(xiàn)。”
《淡淡幽情》于1983年獲臺灣的“金唱片獎”,專輯中的歌曲作詞家盡是唐宋文豪,并請國畫大師畫插畫,香港名攝影家以鏡頭表現(xiàn)詞曲意境,團隊赴新加坡拍攝。鄧麗君親自參與策劃的一張唱片,堪稱國際級制作,細(xì)膩且雋永的歌曲詮釋更如千古絕唱。
1984年,鄧麗君因在歌壇奮斗十五年的輝煌成就,獲頒“第十屆十大杰出女青年”的榮譽。在各類醫(yī)學(xué)、法學(xué)、植物學(xué)、物理、電機等范疇的碩博士中,鄧麗君是1966年以來此類獎項中,第一位,也是唯一獲頒此榮銜的流行音樂女歌手。鄧麗君說,歌者的生命是聽眾賜予的成就,應(yīng)該歸之于大家!她在重返日本再次出道的時候,其1984年專輯《償還》、1985年單曲《愛人》、1986年單曲《任時光從身邊流逝》(中文曲名《我只在乎你》)連續(xù)三年贏得“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與“日本有線大賞”,締造日本歌手也很難打破的雙冠、三連霸紀(jì)錄。
自1945年起的日本東京澀谷NHK會館現(xiàn)場直播的“紅白歌合戰(zhàn)”,是六十余年來日本新年文化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每年都能創(chuàng)下極高的收視率,受邀演出的都是最當(dāng)紅的歌手,因此在日本歌壇,被紅白邀請出場是極高的榮譽。
1985年,入選第36回紅白,在“紅白初出場”精彩演出,第二年鄧麗君再次受邀,其唐代仕女裝扮令人印象深刻。
1984年底喜獲“全日本有線放送大賞”年度大獎,開心展示獎牌
1984年,鄧麗君手持“日本有線大賞”年度大獎的獎杯演唱
1985年,鄧麗君于紅白初出場演唱
鄧麗君以唐代侍女扮相在紅白演出令人印象深刻
1995年5月8日,鄧麗君于泰國清邁因氣喘病發(fā)作粹然離世,舉世震驚。鄧麗君去世的噩耗令歌迷悲痛,而她的歌聲卻仍然流轉(zhuǎn)人間,繞梁不絕,始終是超越國界的天籟。
長眠筠園后,永遠的鄧麗君依然天籟傳唱人間
1986年,第19回全日本有限放送大賞獎座
禮服
白色緞面綴珠飾流蘇小禮服
1983香港紅堪體育館15周年
1983年底于香港紅堪登場的鄧麗君“15周年巡回演唱會”,這套畫幅是壓軸表演的焦點。穿著外套出場的鄧麗君,接受觀眾點歌后即穿著內(nèi)搭的小禮服,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漫步人生路》等代表歌曲,流蘇小禮服襯托出她的纖細(xì)身材,人與歌俱令人陶醉。
旗袍風(fēng)紫色禮服
“追夢演唱會”中,鄧麗君身著一件夢幻的紫色禮服,出自知名設(shè)計師方國強(Khicng Poung)手筆。
方國強為柬埔寨華僑,12歲即隨父母移居法國,曾任法國時尚精品名牌Ungaro首席配件設(shè)計師達十余年;來臺定居后,方國強將法國高級定制服量身訂做的頂級精致概念,投入自創(chuàng)設(shè)計品牌Khieng ATELIER。
這件旗袍風(fēng)的長擺禮服,方國強特別從印度訂制手工刺繡的立體蝴蝶,搭配精致的蕾絲與亮片,將翩翩蝴蝶的意象,融入鄧麗君鐘愛的紫色,完成這件令人贊嘆的夢幻逸品。
中國風(fēng)刺繡龍紋禮服
1983主持金鐘獎頒發(fā)典禮
1983年春天,鄧麗君成為第一位在美國拉斯維加斯“凱撒宮”舉辦演唱會的華人歌星,不久之后,即返臺于3月36日主持金鐘獎頒獎典禮。當(dāng)時鄧麗君便是穿著這身獨特的中國風(fēng)刺繡龍紋禮服,與穿著白西裝的“急智歌王”張帝一同步上舞臺,搭檔主持。
黑紫色亮片管珠褲裝
1983香港紅砍體育館15周年巡回演唱會
向來予人溫柔婉約形象的鄧麗君,1983年底的香港紅堪演唱會,她穿著這件以黑紫色亮片管珠串成的閃亮褲裝,搭配狂野發(fā)型,和舞群一同勁歌熱舞,演唱英文歌曲《Every Breath You Take》、以及邁克爾·杰克遜的《Beat it》,展現(xiàn)百變的舞臺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