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8年至今,中國非公經濟伴隨著改革開放走過了30多年的歷程。對于生活在同一時代的中國人來講,這30多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由此啟程并向著“中國夢”奮勇前行的時代。
今天,當人們重溫改革開放的歷史時,一定會深深感受到,中國人僅僅用了30多年時間,就使得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實現了讓世界驚嘆的發展和跨越。其中一個最根本的改變就是,國民經濟宏觀結構和微觀基礎的改變——曾經高度集中統一的計劃經濟體制轉變成為市場經濟體制,單一的公有制不復存在,而非公有制經濟從無到有、從遮遮掩掩到精彩亮相、從小到大迅速崛起。
著名作家吳曉波在其著作《激蕩三十年》中這樣寫道“在一個擁有13億人口的大國里,僵化的計劃經濟體制日漸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試驗場,它在眾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轉的姿態向商業社會轉軌”。作為經濟建設的主力軍,無論從哪個角度評價,非公經濟的崛起都足以影響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更是實現“中國夢”的非常重要的推動力量,使中國經濟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保持快速增長,讓中國的經濟、社會充滿活力。
寧夏非公有制經濟一樣要譜寫最激動人心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