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3年,全市非公工業企業1400多家,從業人員8.8萬人,工業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達56.82%,對經濟的貢獻率達到68.8%,上繳稅收占全市稅收總額的57%左右,22家企業進入寧夏百強企業。
近年來,石嘴山市制定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全市非公有制經濟快速穩步健康發展。
進一步優化服務環境。結合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簡化辦事程序和環節,切實加大三亂治理力度,保護非公經濟的合法權益;進一步優化和落實促進非公有制企業發展的政策,從財稅扶持、企業貸款、科技創新等多方面給予支持,努力營造有利于非公經濟健康發展的政策環境。
加強銀企對接,拓寬融資渠道。通過財政引導、社會入股等方式,吸納社會資本成立信用擔保基金,提高支持非公有制企業融資的能力。積極協調金融機構轉變觀念,改變“重國有,輕民營”“熱衷壘大戶”的觀念和做法,本著雙贏的原則,開拓更多適合中小微企業的信貸產品,擴大授信額度、簡化審批程序,共同培養和扶持一批有市場、有效益、有潛力、有信用的中小企業客戶群。
搶抓轉型機遇,力促提檔升級。加大科技經費投入力度,支持非公有制企業應用新技術新設備、開發新產品、進行自主創新,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設置專項培訓資金,重點用于企業家培訓,針對非公有制企業家的實際需要依托高校進行中短期培訓。
搭建服務平臺,培植企業增量。大力發展各類社會服務組織,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中介服務體系。組織由企業家、創業成功人士、專家學者和政府工作人員參與的創業服務專家隊伍,針對創業者的實際需求,提供項目開發、方案設計、風險評估、開業指導、融資服務和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積極引導大中專畢業生、城鎮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等投資者創辦微型企業,激發全民創業熱情。
加大專業技術和企業經營管理培訓。一是加強各類勞動力崗前培訓工作,尤其是加強對生態移民勞動力崗前就業觀念、安全生產、勞動技能等全方位培訓,解決勞動力不僅能夠就業,還能夠勝任崗位、穩定就業的問題;二是加大對已就業人員的培訓;三是加強企業經營管理層人員培訓。充分發揮石嘴山高級經營管理學院的作用,組織非公有制企業管理人員參加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相關內容的培訓學習,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不斷更新經營理念,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經營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