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固原市大力優化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不斷加大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扶持力度,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呈現出運行穩、增速快、質量好、后勁足的發展態勢。
截至2013年年底,固原市經工商部門登記注冊非公有制經濟市場主體44697戶,從業人員98671人。2013年實現增加值91.24億元,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182.95億元的49.9%。形成了以市區、縣城、工業園區為中心,鄉鎮駐地點面結合的發展格局。
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占據主導地位;其次是農林牧漁業、租賃商業服務業、金融業、建筑業、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和房地產業;采礦業、居民服務業、住宿餐飲業、文化娛樂業、科學技術服務業、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產業只占13.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0家,完成產值14.56億元,實現增加值3.06億元,占工業增加值的11.44%;具有等級資質的建筑企業40家,完成產值30.51億元,實現增加值19.45億元,占建筑業增加值的91.53%;限額以上服務企業24家,實現增加值9.22億元,占服務業增加值的18%。
加強組織領導,發揮部門協同作用
成立由市組織部、統戰部、工信局、財政局等多個部門為成員的非公有制經濟組織工作委員會,加強部門配合與聯系。先后制定出臺了多個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文件,為全市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
放寬準入條件,積極培育市場主體
一是放寬注冊資本登記條件。取消公司最低注冊資本的限制。公司實收資本不再作為工商登記事項。二是改革年度檢驗驗照制度。取消企業每年一次的年度檢驗制度,將企業年度檢驗制度改為企業年度報告公示制度。三是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市場主體申請登記時,只需提交對住所享有使用權的證明,允許同一地址作為多家企業的住所(經營場所)。四是放寬企業名稱預先核準限制,推進品牌戰略實施。鼓勵和支持企業申請注冊商標,創建馳名、著名商標,進一步提升個體私營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加強金融服務,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一是制定出臺了相關規范性文件,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搭建了政銀企合作交流平臺。及時舉辦經濟金融分析會和政銀企項目對接會,為企業尋找資金、銀行尋找項目搭建交流合作平臺。2013年向全市各金融機構推介政府重點工程和工業、農業與商貿流通企業信貸需求項目259個,信貸需求85.73億元。全市17家銀行與58家企業達成貸款意向16.68億元,到位12億元,較上年增長50%。三是簡化貸款手續,縮短貸款時間。各金融機構均設立了“中小企業貸款專柜”,積極推行網上審批,為企業提供調查、審查、報批、審批“一站式”服務。
加大支持力度,助推企業技改升級
一是加大市本級財政支持。設立工業發展專項資金3000萬元,采取無償資助和貸款貼息的形式,重點用于非公有制企業新建項目、技術改造、技術中心建設、新產品研發、新技術引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對外開拓市場和人才培訓等。二是加大對創業(孵化)基地的獎勵支持。對創業成功率高、拉動就業明顯、科技含量高、年繳納稅金10萬元以上的優秀創業者,一次性給予3萬元的獎勵;對獲得自治區中小企業創業(孵化)基地命名的,每年給予5萬元補貼。
加快招商引資,拓展企業發展空間
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進一步拓寬招商引資的空間。先后建成經濟技術開發區和6個縣(區)特色產業園。建成原州區圓德塑料、中能振發、邦德電動自行車,西吉縣國圣食品、華林蔬菜,涇源縣皇達生物、恒輝實業LED節能照明燈具等一批對全市非公經濟具有重大推動作用的項目。
完善服務體系,提高企業管理水平
成立中小企業服務中心,重點建設中小企業融資擔保、YBC青年創業、中小企業信息服務等多個平臺。截至2013年年底,共為81家中小企業擔保貸款3.4億元,為120家中小企業提供免費融資咨詢、融資方案設計等服務;為68家中小企業提供項目編制、申報、經費使用管理指導服務,為236家中小企業提供網站建設、企業管理系統、電子商務等服務;舉辦星光工程培訓班1期,培訓非公有制經濟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260余人;為中小企業提供驗資服務40次,審計服務140次,免費財務管理咨詢100人(次);落實YBC青年創業項目25個,爭取扶持資金125萬元。
堅持多措并舉,切實減輕企業負擔
一是落實非公有制經濟稅收優惠政策。對非公有制經濟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或季度銷售額不超過6萬元)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和營業稅納稅人,暫免征收增值稅和營業稅。企業所得稅按20%征收,小型微利企業在此基礎上再減半征收。二是調整行政審批方式,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