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契合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利用激起學生認知矛盾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
關鍵詞:語文課改;教學現狀;提問質量;高效策略
在傳統語文教學中,大多都是以教師為中心,授課也是采用傳統的“滿堂灌”模式,即教師講,學生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主動學習意識都受到了抑制,思考能力與習慣長期得不到鍛煉,從而導致教學效率不高,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在這種背景下,積極進行語文教學的反思,探究閱讀教學模式應運而生,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其具有發揮學生主動、能動性,提倡合作學習與溝通等特點,通過具體的實踐分析,獲得高效教學效果。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1.缺乏交流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中,由于老師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與空間,在學生不主動提問的過程中,從而形成只有老師問,學生被動回答的局面。這不僅違背了課堂提問原則,也會影響教學效率。
2.教學方式落后,脫離現實
部分教師,特別是年紀較大的教師,通常不擅于也不會積極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然而,在多媒體高度發達與高度普及的今天,許多電子產品對于學生的教育具有十分便利的作用。并且,采用現代電子產品,也易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教育—學習的互動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
二、注重教學中教師提問的質量
自新課改實施以來,語文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得到知識,更注重的是開拓學生思維,讓學生變得更加聰明。同時,這也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格言。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老師必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提問。在這個過程中,提問不僅能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正確的思考,同時也是引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獨立研究課題的重要方法;提問不僅是老師將相關信息傳遞給學生,進行知識反饋的方法,同時也是師生交流的重要手段。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方式越來越簡潔,而針對性卻越來越強。但是,很多老師在課堂提問中仍然具有強烈的隨機性,這不僅反映了課堂設計問題,同時也是對學生心理缺乏了解的表現。
三、提高教學效果的策略
1.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教學的目的是要學生建立自己的學習目標,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要契合新的教學理念,以學習者為導向,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習慣,教師可以主動建構一些生活場景中的數學知識與數學游戲,來開發學生的潛能、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探究與發展。小學生的興趣和思路十分靈動,往往具有成年人未重視的思路與創新思維。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當積極關注與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盲目地追求試題的正確率,耐心理解學生的思路,鼓勵創新。
2.引發認知矛盾
在閱讀教學中,可以利用激起學生認知矛盾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探究欲望,從而使學生主動閱讀課文。例如,教師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學生說:“諸葛亮明明是用草船去騙曹操的箭,為什么不叫‘草船騙箭’呢?”對此,教師沒有立即反駁,而是順勢回答:“你說得很對,但是為什么不是叫‘草船騙箭’呢?”由此抓住了學生認知上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學生探究的欲望,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刻閱讀。
例如,在學習《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時,要求學生在閱讀完課文后說說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有學生說:“魯迅為什么是偉大的?”,至此,教師要首先肯定學生的回答,但是,還要制造出懸念:“作者懷念伯父的什么?請大家仔細熟讀課文,看誰最先找到答案。”由此一來,學生立即對閱讀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好奇心的趨勢使學生迫不及待地投入課文當中。
3.恰當地使用信息技術手段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以及改革力度的推進,信息技術已經應用于社會的各個領域,并且進入老師的心中。多媒體技術通過生動、形象的形式展現現代教學信息,同時也改變了傳統教學造成的局面。因此,在現代教學中,必須充分利用學習方法、內容、策略以及發展目標,從各個領域幫助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工作中去,進而提高教學效率與質量。在現代教育技術中,將圖像、聲音、光彩、顏色、文字融合在一起,向學生進行知識傳輸,不僅具有生動、鮮明的立體效果,由此進行的信息傳遞,表象也更加具體,從而讓學生的大腦皮層始終處于興奮狀態,讓其不由自主地參與到教學工作中。通過信息技術,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語文功底,避免傳統教學方式對學生造成的閱讀疲倦。通過信息技術進行有針對性的朗讀訓練,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的任務是喚醒、激勵、引導學生學習,而不是灌輸、傳授。因此,在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鼓勵學生發問,引導學生發問,在積極探究、思考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潛能,讓現代課堂更具有生命力與活力。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靖縣南坑中心小學)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