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本課程開發的實質是為了發展學生的個性,辦出學校的特色,但是,并不等于有了校本課程就會成為學校的特色。校本課程是學校特色的前提和基礎。而學校特色是校本課程的生命力所在。那么,如何實現兩者之間的統一呢?在此簡要談一談學校特色校本課程管理模式。
關鍵詞:學校特色;校本管理;學校示例
一、學校簡介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始建于1925年,是原四川省省級重點中學,重慶市直轄后,被命名為首批市級重點中學。現有初、高中部共121個教學班,在校學生7800余人。并且學校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開發了校本課程,創辦出特色學校。
二、對校本課程的管理
校本課程的開發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展、教師專業水平的發展、學校辦學特色的形成,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對校本課程的管理就顯得十分重要。主要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
1.對課程質量的管理
課程質量的管理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課程實施前的管理,主要包括:①課程目標是否合理,如:是否合理可行,是否符合學生的需要以及是否符合辦學思想等。②教師開發校本課程的能力。③開展教學資源的條件。根據這三個方面來確定校本課程是否進入實施。就拿黔江中學校的校本課程開發來說,學校是在結合了學校和所在的區域特色開展校本課程的開發和研究,如:生態黔江,家在黔江(黔江地理),渝東南民歌等校本課程就是結合了當地的區域特色。另一方面是實施后的管理,即對課程實施后的效果進行管理,可根據學生的總結與反映、教師自己的總結以及同事的反映和管理部門的抽查結果等信息來決定校本課程的進退。
2.對學生選課進行管理
在實行校本管理的過程中,應該有給學生自主進行選擇的機會,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自己的特長做出選擇,才真正地發揮了校本課程實施的意義。最好能夠在學生選擇之前,有聽課的權利。這樣,學生才不會做出盲目的選擇,但也要注意這個聽課時間的安排,不能太久,最好是在一周之內完成,否則就會影響到正常的上課秩序。另外,學校和教師也可以通過平時對學生的觀察和了解,向學生推薦適合他們的校本課程。同時,學校也要根據學生和教師的反應及時做出相應調整,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如:重慶黔江中學校的校本課程包括高中物理導學和專題講座、高中英語語法等,教師可以讓那些在這個方面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進行選修,以提高學生在這些方面的不足,讓學生能夠全面發展。
3.對上課常規的管理
上課是校本課程實施的主要教學環節,常規管理的任務是確保課時資源得到有效的利用,按時上下課,及時了解和防止各種教學事故。在實施校本課程的過程中,也要對這些常規進行管理,確保正常的教學秩序。如:重慶黔江中學校的校本課程——渝東南民族體育在實施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在運動前的預備活動,以免在學習過程中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4.對學生學業成績的管理
學生學業成績的管理,主要是通過教師根據考勤情況、學生提交的作業和總結、報告、小組評議等給出學生成績,學生課程成績要進入學生的學習檔案。這樣一來,學生才會重視自己所選擇的課程,認真地對待校本課程,也才能發揮校本課程的意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教學結論
校本課程在實施的過程中必須注重管理。只有在正確的管理下,校本課程才能夠彰顯學校的特色,才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王建榮.整合:校本課程開發與學校特色文化共生融通的必然策略[J].新課程:教研,2011(11).
(作者單位 重慶市黔江中學校)
編輯 代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