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的公布為中國的教育教學事業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時也為人才培養工作指定了正確的目標。新課標要求課堂教學應該定位于主動參與、樂于探究、交流合作等特征,改變傳統教育教學工作的單一、被動。而互動式教學更是將學生的主動性和課堂的氛圍、效率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通過對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法的分析,展示開放、真實互動課堂給傳統化學課堂帶來的活力。
關鍵詞:高中化學;互動式教學;探究性問題
一、實驗互動教學為化學增添神秘吸引力
實驗是化學的“必殺技”,也是吸引學生學習化學、了解化學的最佳途徑。一個奇妙的化學實驗,一個變化的化學方程式,一個解釋奇怪現象的化學知識都是化學的魅力點。傳統的高中化學課堂因為更加重視其傳播知識的量,所以,對化學實驗則是“能省則省”。但是,這樣卻恰恰違背了化學學習的本質,不能夠讓同學們了解化學的有趣,反而將學習化學成為了一種負擔。
化學老師可以設計多個化學實驗,在課堂上和同學們進行互動。如果有條件的話,可以讓同學們也參與到化學實驗當中,甚至是自己設計實驗。比如,設計一個“黑筆寫紅字”的化學實驗。將濾紙用氯化鈉、無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濕,然后平鋪在一塊鉑片上,接通電源之后,用鉛筆在濾紙上面寫字,就會出現紅色字跡。這個是應用了電化學的知識,以及酸堿的知識。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化學實驗,就能夠讓同學們提起對學習電化學的興趣,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還能夠增加學生對電化學原理的理解和探究,能夠舉一反三,了解更多的化學知識。
二、情境化互動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問題意識
新課標中重點強調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就是知識和現實相聯系的能力。因此,教學設計不僅僅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還要考慮創設相關情境問題的意義。一個真實、復雜、具有挑戰性和開放性的題目才是一個好的題目,一個能夠起到發散學生的思維,激起他們學習欲望的情境才是好的情境。老師設置情境時,要注意將學生置于解決問題的位置,要清楚地將問題的矛盾所在展示出來,激發學生對問題的好奇和解決的欲望,引發學生參與探究、思考,學會在問題中學習。
例如,老師可以通過創設符合教學內容的問題情境來引起同學們對了解和使用知識的欲望,給學生一個學習化學的動機:提出舞臺上面“仙境”的制造原理,引發學生的思考和討論,然后再讓他們對知識進行自主探究,尋找原因。這樣教學工作就不再僅僅是老師一個人的事情了,起到最好的互動學習的效果。還可以通過創設新的環境,聯系新舊知識,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的學習模式:例如,在鹵素的學習時,因為大家對“氯”元素的了解比較多,而對溴、碘、氟的了解相對較少,所以,老師在設計教學情境時,可以先將氯元素的各種特征總結出來,然后讓學生猜測其余鹵素的各種性質,這樣還能夠幫助了解元素周期表中族和周期的各種特點。最后,就是情境的設計要體現出解決問題的意義,而從意義的層面上講,越是具有實際意義,越發吸引人:設計這種情境的時候,只要注意情境的開放性即可,不需要太多的約束。
三、輕松愉悅的氛圍利于互動教學的開展
學習不僅僅是一個獲得知識、完善人格的過程,更是一個人際交往能力發展的過程。而且課堂效率的提高不僅僅在于知識傳播的效率,也在于知識接受的效率。積極的學習情緒是優質學習的重要保證,缺乏交往互動的學習是很難產生智慧的碰撞,擦出知識的火花的。因此,老師在互動教學過程中要樹立平等、互信的交流關系,營造一個安全、自由、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夠擁有一個開放、寬松的思考和學習環境。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內心的疑問,發表意見,挑戰權威,保護學生的創新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做出正確解決問題的策略。通過這種互動式教學,來促進交流,學會傾聽和客觀的判斷,既要堅持主見,又要吸取意見,培養合作精神。
老師可以和學生同時站在第三方的角度上觀看網絡課程,平等地交流其中的知識點和授課方式的優缺點,通過這樣平等地位的交流培養學生的互動能力。同時,老師也可以吸取授課經驗,完善自己的授課方法。
四、提高探究性問題在教學中的比重,促進學生全方面發展
探究性的問題不是老師死板地依照課本或是查閱資料就能夠解決的,而是需要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實驗觀察和實際應用總結來得出答案。探究性問題是對知識的全方位考查,在此過程中,學生甚至能夠了解到自己從未學到的知識,這是一個主動學習的過程,更是一個全面學習的過程。
例如,老師給學生安排一個“探究氯離子的好與壞”的課題,這樣同學們就要全方位地了解氯離子,除了其物理特性和化學性質之外,還有日常的檢測方法、應用產品、除去原理,等等。探究性學習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能夠學到知識就是最好的。
參考文獻:
李華.開放教育導學環節的探討與實踐[J].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第二十二中學)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