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教育部門先后對我國的教育事業進行了改革,同時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進行了重點的改革。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求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數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對數學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致,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對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情境創設進行探究分析,通過了解我國小學數學課堂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現狀,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一個合理有效的教學建議,從而完成數學教學的最終目標。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方式;情境創設;學習方式;興趣愛好
一、以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導向
問題意識就是指學生在做數學習題時往往會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面臨這些自己沒有辦法解決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疑惑、焦慮不安以及想要探究解決的情緒狀態。通過這種產生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對數學問題產生了求知欲望,激發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斗志,并能夠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數學教學活動中。這時,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一個問題意識的教學平臺,為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自我學習的數學情景,使學生的個性得到有效的施展。例如,在學習圓這一節時,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的導入,教師可以問:“誰知道車輪子為什么可以旋轉,旋轉起來為什么很平穩?”學生會說因為車輪子是圓的。有的學生會說:“車輪子做成別的形狀不行嗎?”這時教師就讓學生討論,學生這時會對這個產生很大的興趣,從而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有利于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二、以選取合理的情境素材為前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的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未來的社會中,為了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元素,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具有高超的專業技能,還要使人才具備各方面能力。為了培養提高人類的綜合素質,必須從教學開始抓起,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滿足不了現在的需要,必須轉變教學方式,將情景教學應用到教學之中。為了發展情景教學,首先要將選取合理的情景素材為教學前提。但是,要注意在選擇素材時要考慮周到,使得在教學過程中具有說服力,并能夠產生積極的影響。例如,在學習游戲公平的一個時間活動教學時,教師用瓶蓋來做實驗,將學生分為兩隊,將擲瓶蓋的正反面作為輸贏的結果。最后學生認為不公平,相互爭吵,半節課學生都在爭吵中度過,學習效率下降。其實出現這種原因是因為教師選取的素材有問題。瓶蓋并不均勻,所以,投擲起來并不是正反概率并不一樣,在教學過程中,要將素材的選取作為教學的前提。
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和觀念
數學不像語文歷史學科那樣具有死記硬背的特點,也不像英語學習那樣只要注重平時的積累就能在努力中學有所得,它具有很強的思維性和邏輯性。對于一些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相對較難,小學生對抽象知識的接受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差,自己在學習中也并沒有什么好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習起來非常吃力,有些學生對于數學學科只能抱有無可奈何的態度。為了搞好數學課堂的教學活動,就要將教學活動的目的性和所要追求的成效最大化地實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方式的選擇,擺脫傳統教學方式的束縛,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從而有效提高數學課堂的學習效率。
在教學中教師還要以選取合理的情境素材為前提,將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為導向,以達成有效的教學目標為教學改革的最終目的,從而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以便學生在學習中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薛穎.新課程小學數學教學情境創設初探[J].小學數學教育,2007(4).
[2]劉進.關于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情境創設的思考[J].中小學電教,2009(1).
[3]李海軍,陳莉莉.高中數學教學中有效情境的創設初探[J].中學數學月刊,2008(6).
(作者單位 江西省農科院中學)
編輯 王亞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