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數字化信息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國家十分重視職業教育的發展,職業教育院校也在積極地提高辦學能力以及擴大辦學規模。社會和企業對職業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是職業院校教學質量的衡量標準。對中職美術教學中“一體化教學”模式的應用進行探析。
關鍵詞:一體化教學;自主學習;探究學習
一、“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內涵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當前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已趕不上職業技術的變化速度。很多中等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能人才已無法適應產業結構的調整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結果勢必會導致社會經濟以及企業的發展受阻。主要原因在于職業教育的教學觀念、教學思維以及教學方式沒有實現完全突破,一定時期內職業院校無法培養出符合社會企業要求的職業技能人才,因此中職教育中要實行“一體化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中職教學改革的核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培養出專業技能人才。
“一體化教學”模式就是打破理論課和實踐課的界限,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融為一體,利用先進的教學設施和實訓設備,實現專業理論知識傳授和實踐操作技能訓練的統一,把理論教學、實訓教學、現場教學、課堂教學等多種形式結合起來。近年來“一體化教學”模式在職業教育中被廣泛應用,目的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綜合素質,由一位教師或一組教師在共同制定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進度內容的情況下實施教學,使受教育者能將所學的理論知識及時消化吸收,是一種立竿見影的教學方法。因此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勢在必行,以職業為本位的符合職業教育目標要求的教學體系顯得尤為重要。中等職業院校可以通過推行一體化教學,變單純的傳遞知識為知識的轉換與處理,教師需要由單一型轉向行為引導型。
二、“一體化教學”模式在中職美術教學中的應用
1.轉變傳統教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中職美術教學有其獨特的優勢,由于美術鮮明直觀以及生動形象,因此在對學生進行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能單純的照本宣科,要大膽創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大力為學生營造出輕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覺得學習美術是一種娛樂與享受。美術課的教學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啟發并指導學生,讓學生親身體驗美術,動手為主,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才能視為真正意義上的美術教學。教師和學生要互換位置,以學生為主,教師成為學生的鼓勵者、合作者及引導者。教師行為的轉變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中要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要求,尤其是學生的實際情況,勇于創新教學手段以及教學方法,不能繼續沿用傳統的幾個環節:提問—引導—講授—指導等,教師把課堂設計得十分周密,而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學生的行為被控制,很明顯傳統的美術教學方式使學生喪失了表現自己的能力,同時壓制了內心的創造力。短期來看,學生能掌握相關的美術理論知識,但是從長期的發展來看,學生沒有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對教師產生了依賴性。教師要樹立課堂屬于學生的觀念,放手讓學生學習,給學生自主思維的空間。
2.轉變接受學習模式,倡導學生探究學習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學生必須通過獨立的領悟以及思考,才能夠對美術作品有所理解,因此教師要鼓勵和認可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對學生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及鼓勵,提倡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如素描教學首先引導學生進行整體觀察,特別是寫生,要多位置、多角度分析,培養整體美感,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做到學生對物象由外到內全方位的認知與理解。
3.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對于中職而言,美術教學就是為企業培養出實用合格的中等專業技術人才,因此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將美術理論和實際相結合,重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通過實踐教學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以及思維創造能力。中職學校應該和企業橫向合作,美術理論教學應該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和基本業務,將兩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如學前教育專業和幼兒園、平面設計專業和電腦公司合作,根據需要進行教學。
“一體化教學”是職業學校正在探索和實踐的教學模式,主要是為了解決專業理論課與實踐課脫節的問題,使學生的動手學習與動腦學習更好地結合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職業學校的學生畢業后面臨的實際情況是千變萬化的,他們必須具有較為系統的知識和靈活應用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適應企業工作。因此,職業學校必須以企業要求為方向,把包括基礎課在內的理論課和實踐課整合為一個有機結合、相互支持、相互促進的整體進行教學,使學生充分認識到理論與實踐的作用,引導他們進行理論應用于實踐的方法的探索和總結及實踐上升為理論的訓練,提高他們在扎實理論基礎上的靈活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趙軒.一體化教學在化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3(12).
[2]陳柏松.現代化高職教育探索之路[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1-03.
(作者單位 廣西合浦師范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