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聲樂教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藝術。聲樂教學語言是教學者與受教者為達到教學目標而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工具,聲樂課程的特殊性決定聲樂教學語言的獨特性。聲樂教學語言的準確使用,對達成教育目標、提高聲樂教學水平有著積極的作用。從標準性、專業性、比喻性、肢體性、口語性等五個方面探究聲樂教學語言的基本特點。
關鍵詞:聲樂教學;標準化;專業性;比喻性;肢體性;口語化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這一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正影響著廣大聲樂教學工作者。作為聲樂教師的一項基本功——教學語言,如何在聲樂教學中體現這一理念,也吸引著廣大聲樂教師去研究與探索。本文試從聲樂教學語言的角度,根據聲樂教學語言的理論及獨特性,從標準性、專業性、比喻性、肢體性、口語性等五個方面探究聲樂教學語言的運用。
一、聲樂教學語言的意義
聲樂教學不同于其他課程的教學,它是集聲學、物理學、語言學、心理學、醫學等為一體的綜合學科,是以心理活動為主、生理活動為輔的綜合藝術的一種抽象教學。聲樂課程的特殊性決定聲樂教學語言的獨特性。聲樂教學語言是教師運用語言技能、技巧以及專業技術方法的綜合教學能力,具有達意、傳情和教育的三大功能。它是聲樂教師教育思想和教育藝術的集中體現。成功的教學語言,能使學生獲得科學發聲技巧,能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自主學習的興趣。了解聲樂教學語言的特點,能引導聲樂教師深入研究、積極探索新的教學語言,進一步把握、運用好本專業的教學語言,在教學中遵循“以人為本”“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靈活地運用各種教學語言手段和技巧,提高聲樂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聲樂教學語言的基本特點
聲樂教學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歌唱方法,提高歌唱水平。由于人體的發聲器官在歌唱時運動狀態和它們間的相互協調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只能由聲樂老師通過教學語言把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巧傳遞給學生。因此,聲樂教師的教學語言水平就決定聲樂教學的效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那么,聲樂教學語言有什么特點呢?
1.聲樂教學語言的標準化
標準流暢的普通話是聲樂教學語言的基礎運用。教師語言務必準確,完整清晰,否則會使學生在學習演唱的過程中產生錯覺和誤解,不得要領,不但影響教學質量,甚至還會因為長時間不正確的歌唱引起嗓音病變,造成終身遺憾。例如:語速太快,太慢,不流暢等都會影響師生之間傳遞信息。標準的普通話應該有輕有重、抑揚頓挫、松緊有度、變化有致,從而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因此,運用標準的普通話,是教師教學的基礎條件,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快認知的基本手段。
2.聲樂教學語言的專業性
聲樂教學語言應遵循藝術規律及教育教學規律的一般原則,追求語言的科學性、專業性和直觀性。聲樂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只有在學生理解下加強訓練,才能很好地體會和實踐相關的技巧,掌握專業的歌唱方法。而歌唱方法涵蓋了發聲位置、共鳴位置、呼吸系統等一些專業概念和技巧,初學聲樂的學生往往對這些專業概念認識有限。此時,聲樂教師在使用教學專業術語時必須做到客觀準確、嚴謹合理、科學規范,如“喉頭要向下拉”“下巴向內下方放下”“橫膈膜向下擴張”“咽肌直立”“牙關要張開”“軟口蓋抬起”“面帶微笑”“口唇張圓”等,它們表達起來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具體直觀,具有確切專業的訓練含義,有助于初學者正確地理解、執行、操作、練習,更重要的是它們完全符合聲樂學科的基本原理。
3.聲樂教學語言的比喻性
比喻性的教學語言是聲樂教學的必然要求。聲樂教學要開啟學生的思考領域,就必須生動形象地描述場面和情景,帶領學生進入想象的世界,才能更好地感受音樂賦予作品的意義。在教學中,老師要抓住作品的風格和演唱特點,根據其創作背景及所表達的思想內涵的不同,運用夸張、比喻、形象、對比等修辭手法與之結合并運用到聲樂教學語言當中,努力使語言做到生動形象、繪聲繪色、包含情感。例如:“嗓音像朵花,它的根埋在呼吸氣管中,它的莖就是流動的氣流,它的花就是頭腔中的共鳴”。這種形象生動的比喻性語言具有很大的啟發性,讓學生在美好愉悅中展開想象,從而更加透徹地理解作品,表現處理作品,充滿激情地去演唱,逐步提高其藝術表現力。
4.聲樂教學語言的肢體性
在聲樂教學中不但需要老師標準清晰的范唱,更需要老師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從視覺、感覺的角度盡量使抽象的看不見的聲音生動化、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從感性上得到啟發,從而易于感知、易于掌握。例如,某位學生高音總是聲音不穩,音色過于蒼白泛虛,這是因為她氣息沒有穩住,共鳴位置偏移。為了讓她掌握穩住氣息的技巧,可以舉例示范“打呵欠”,迫使喉嚨自然打開,力量在腰部周圍游走;也可以運用語言肢體做“搬桌子”的動作,表述當下感受的狀態。學生繼而模仿。通過多次結合高音反復練習,學生在穩定住氣息的前提下,高音也變得圓潤通透。此外,聲樂教師可以利用眼神的暗示來表達肯定、鼓勵、穩住或否定等等態度;可以運用手勢來模仿器官的運作調節;可以用形象的面部表情或腔調來引導學生進行口腔內部的位置調節;可以用腰、肩、胸、背等形體動作,暗示歌唱者的呼吸生理運動等。通過這些肢體語言,學生就可以更準確地理解發音器官的生理運動特點,便于操作實踐,大大提高交流的效率。
5.聲樂教學語言的口語化
語言的口語化是聲樂教學語言正確運用的重點。聲樂的抽象性決定我們聲樂教學要以口語化的語言來傳授,對抽象、深奧的聲樂理論進行深入淺出的講解,讓看不見、摸不著的歌唱發聲狀態具體化,讓學生掌握歌唱發聲規律。例如:把共鳴腔體比喻成樂器的音箱;把錯誤的呼吸方式比喻成“狗喘氣”等。這些我們在教學中常用的通俗化語言,不但能更好地傳授聲樂專業知識,而且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聲樂教學口語化,已在實踐中被證明是切實可行的,如沈湘老師的教學之所以得到廣大音樂學習者的擁護,就是因為他獨特的口語化教學語言。聲樂教學口語化不僅應落實在教師教學語言運用上,還應落實到聲樂教材的編寫中,使更多音樂愛好者能通過自學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
總而言之,聲樂教學語言是聲樂教學內容成功實施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聲樂教師的基本功,也是聲樂教學的基礎。它直接影響聲樂教學的效果,并影響學生的發展,意義深遠。在聲樂教學中,教師要抓住聲樂課的特點,不斷擴展自己的知識面,在教學實踐中優化豐富和發展自己的教學語言,達到化抽象為具體、化復雜為簡單化、化模糊為生動的教學效果,給學生以藝術的熏陶和美的啟迪。
參考文獻:
[1]李娟.新“課標”視野下的聲樂教學語言[J].新課程改革與實踐,2007,2(2).
[2]胡賢波.聲樂教學語言的審美特征[J].荊門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22(8).
[3]維克托·亞力山大·菲爾茲.訓練歌聲[M].李維渤,譯.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06.
[4]趙英.“肢體語言”是聲樂教學最簡便的直觀教具[J].達縣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15).
[5]陳海容.聲樂教學語言的運用體會.廣東醫學院學報,2008(3).
[6]秦楊.聲樂教學“口語化”淺說[J].劇作家,2006(6):137.
(作者單位 福建省云霄第一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