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國內不容樂觀的閱讀現象,對以網絡閱讀為重要特征的淺閱讀所存在的弊端進行了分析,對以傳統紙質圖書閱讀為重要特征的深閱讀所具有的重要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就如何開展好深閱讀活動,提出了觀點。
關鍵詞:費時間;內容雜;讀書計劃
根據國內最近的調查,中國近年來閱讀率一直在連續下降,目前已經低于50%。截至2013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5.91億,較去年底增加2656萬人。手機網民規模達4.6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人群占比提升至78.5%。
“深閱讀”與“淺閱讀”,是在信息時代出現的兩個名詞,目前尚無統一、規范的定義。粗略地講,對紙質圖書的專心研讀,可稱之為“深閱讀”。通過網絡、快報等形式獲取實時信息,可稱之為“淺閱讀”。上面兩組數據,反映出了當今國民閱讀現狀——深閱讀人數不容樂觀,淺閱讀人數與日俱增。
一、淺閱讀存在的弊端
淺閱讀之所以會產生,一方面是因為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沒有足夠寬裕的時間進行深閱讀,另一方面是因為電視、手機、網絡、微博等載體的出現,人們可以輕松獲得內容豐富、實時熱門、文圖并茂的各類資訊,適合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因而受到人們的青睞。但這種閱讀方式存在以下幾點弊端。
1.費時間,不利學風形成
這種輕松快捷的閱讀方式,逐漸搶占了一些人的深閱讀時間,甚至改變了一些人的傳統閱讀(深閱讀)習慣。其結果,一方面使傳統的深閱讀變成一種被動和強制性的行為,讓讀者難以感受到讀書的無窮樂趣。另一方面,容易讓人產生思維惰性、缺乏系統思考和判斷能力,造成了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有越來越多的“知道分子”和“消息靈通人士”,這種狀況如不改變,不利于在全社會形成良好的學風,將不利于“專業人士”“知識分子”的培養成長。
2.內容雜,效率降低
通過網絡等媒體進行淺閱讀,每天面對的是海量信息,無形中讀者就成了一個被動的接收器,往往可能會被一些新、重、奇、特的信息所吸引,分散了注意力,從而直接影響到閱讀效率。甚至還有讀者在網絡上養成了聊Q、開博、聽音樂的習慣,這些難免會分散閱讀精力,大大降低閱讀效果。另外,通過網絡等媒體進行淺閱讀時,所接觸的信息難免有低俗、虛偽甚至暴力、反動的內容,它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極為不利,將直接影響未成年人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因此,值得社會各界警惕。
3.有輻射,不夠環保
網絡閱讀過久,對身體、視力均會造成一定影響。目前科學研究表明,雖然尚未能用準確的數據來確定電磁輻射到底對人體會帶來哪些具體影響,但電磁輻射對人體有害已成公認事實。舉簡單的例子,近年來,未成年人的眼睛近視現象越來越嚴重,這和過長時間看電視以及過長時間使用電腦、手機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二、深閱讀的意義
1.從小處講,深閱讀可以塑造個人的思想靈魂
每一本書,特別是經典書籍,都傾注了作者的大量心血,都是作者在長期勞動、工作和生活中認真觀察、縝密思考后,以文字形式表達出來的智慧結晶。進行深閱讀,其實就是與作者進行思想的深度交流,可以引起讀者寧靜的感悟和深邃的思考。所謂寧靜致遠,讀書明智,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一本好書,就是一個好老師,既能幫你釋疑解惑,指點迷津,讓你少走彎路,又能啟迪思維,拓展視野,讓你成為一個有思想的人。
2.從大處講,深閱讀符合當今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
有人說過,“無論我們的社會多么發達,我們都必須去反省人生、甄別善惡、區別正義與非正義,從有用之中辨別出高貴與美”。深閱讀,對個人來說,是一種自我思想教育,對全社會來說,也是一種社會人文教育,它對于提高公民素質、道德水平和科學素養,有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作用,并且對于全民族社會文化傾向、社會風尚也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這種作用,絕非僅僅通過網絡淺閱讀所能達到的。
3.深閱讀是社會歷史和文化發展的需要
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我國有一大批科學、文學巨著,如《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詩經》《論語》以及近現代文學著作,這些科學技術或文學理論,以書籍形式保存下來,它既是華夏兒女智慧的結晶和精神食糧,推動了我國歷史文明的發展,同時又是思想和行動的指示燈,引導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可以說,書籍不僅是歷史文明的記錄者,而且也是社會進步的促進者。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書籍,就沒有文明,就沒有思想,就沒有進步。當然,如果光有書,卻沒有或者說缺少認真去讀書的人,那么書籍也就成了一種擺設,社會的發展勢必受到嚴重影響。由此可見,無論科學怎么發展,都不能離開書籍,也不能離開潛心鉆研的讀書人。
三、如何進行深閱讀
1.個人制訂自己的讀書計劃
美國人費迪曼曾列了《一生的讀書計劃》,按這計劃,人從18歲到80歲,是可以大致讀完經典的核心部分。但這似乎太過宏偉,對平常人來說,做起來有點難。而且隨著各人經歷、工作、環境的不同,計劃也可能隨之改變。實際上,我們也不需要作出一生的讀書計劃,但半年計劃、一年計劃、三年計劃,是應該而且完全可以做到的。我們不能以現在社會的科技發達、資訊浩繁、工作緊張為借口而拒絕深閱讀。魯迅先生說:“時間是海綿里的水,只要愿擠,總還會有的。”只要我們按照計劃去做,就一定可以養成深閱讀的習慣,并從中得到無窮樂趣和無盡收獲。
2.學校要加強宣傳
擔負教書育人職責的學校,在宣傳和號召深閱讀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級各類學校均應大力宣傳深閱讀的益處,讓學生明白深閱讀對其思想成長、性格培養、價值取向均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而自發、積極地參加到深閱讀行列中。同時,學校也應利用各種條件,通過靈活多樣的方式,幫助和引導學生培養深閱讀的習慣。
3.圖書館及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強輿論引導,發揮積極作用
各級圖書館應積極利用自身資源、環境、專業等優勢,采用多種服務方式,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和挖掘讀者,提高圖書利用率,服務于讀者、造福于社會。
政府職能部門要充分認識到,深閱讀不僅對于社會正確文化傾向、社會良好風尚以及和諧社會的建設,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而且,它對于企業經濟發展、城市現代化建設有著不可小覷的作用。因此,各級政府也應加強對深閱讀的重視,積極利用各種媒體進行輿論引導,并通過制定閱讀推廣計劃、舉辦讀書節,送書入社區(鄉鎮)、以及經典誦讀比賽、讀書主題征文、成立閱讀基金會(對圖書出版、銷售等給予經濟扶持)等一系列活動來培養社會深閱讀氣氛。
當今世界,許多發達國家都有閱讀法,如美國的《卓越閱讀法》、日本的《關于推進兒童讀書活動的法律》、韓國的《讀書文化振興法》,等等,這些國家將政府主導推動全民閱讀作為一種戰略,并視為國家綜合實力的核心要素之一,足見這些國家對閱讀是何等的重視。
據媒體消息,我國全民閱讀立法已列入2013年國家立法工作計劃,目前,全民閱讀立法起草工作小組已草擬了《全民閱讀促進條例》初稿。我們相信,隨著這部條例的出臺,勢必對實現我國文化大繁榮、實現我們的“中國夢”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張賀.世界出版大國陷閱讀尷尬:中國人均圖書消費20年不變.教育頻道:新華網,2012.
(作者單位 廣西柳州鐵道職業技術學院)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