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導學案教學模式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也顯示出它獨特的作用,但許多導學案教學模式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從導學案的設計、導學案的實施等步驟進行優化,使導學案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關鍵詞:問題;設計策略;實施策略
導學案教學模式是新課改理念下所產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它是以素質教育要求為目標編寫的,用于引領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優化發展的學習方案。目前,這種模式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并顯示出獨特的魅力。但是我們在實踐中還有需要注意的地方。
一、導學案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
1.編寫教案化
教案的關鍵點在于教師的講和如何講,在這里教師為主體。學案的關鍵點在于學生的學和如何學,在這里學生是主體。多數老師在編寫學案的時候,思想轉變不夠,把學案的要求詳細化,規定學生的學習思路,呈現出固定的思維模式。
2.編寫知識羅列化
多數老師在編制導學案時,照本宣科,教材怎么寫就怎么編。
3.編寫形式化
導學案編寫要有梯度,要讓優等生看到挑戰,中等生看到激勵,學困生看到鼓勵。
二、優化導學案的設計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導學案的使用改變了教師與學生的傳統關系,教師是引領者,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能更好地提供自主探究的學習條件,學生之間、師生之間交流的空間更寬廣。根據化學學科的教學特點,結合我們的具體情況,我認為導學案的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確立目標
教師首先熟悉本節教學內容,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確立學習目標,并將其展示在“導學案”上。上課時,教師先指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對本節課的學習目的做到心中有數。
2.自學與交流
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把本節的知識點全部呈現為填空題,讓學生先自學課本,解決自己會的知識點,再有選擇性地自學,思考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交流。
3.展示與思考
經過剛才的自學及合作,讓各小組選代表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并回答同學們的提問。通過生生之間的合作,解決了部分問題,對于疑難問題,學生之間展開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4.探究與合作
根據學生討論的情況,教師隨時提供有關的信息,關注問題討論的效果,及時進行引導和啟發,引領學生構建完備的知識體系。
5.總結與鞏固
檢測練習的設置要求分層次,有梯度,突出重點,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教師選擇不同程度的學生練習進行批閱,及時反饋信息,隨時矯正補救。
三、優化導學案的實施策略
根據多年的經驗與體會,我認為學案的實施分以下幾步:
1.課前發放學案
教師將學案整理后,課前發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并在學案的指導下進行自主預習。教師要對學習方法進行適當的指導,例如:要求學生找出書中的重難點及疑難問題。教師應通過多種渠道獲得學生預習的情況,使講解更具有針對性。
2.組織課堂教學
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學案中的探究問題。對于基礎知識,教師提問程度較低的學生,也可生生之間互問。對于重難點知識,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密切關注,及時啟發、點撥。學案中的練習題盡量在課堂上完成,并及時講評。這樣既鞏固所學,又得到及時鍛煉,同時教師也獲得直接的反饋信息,為課后的教學、指導提供了依據。我在教學中主要采用了下列兩種模式:
啟發式:提問—討論(探究)—歸納。啟發式教學模式一般用于新授課,就是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提問和討論解決學生疑難的問題,教師進行總結與拓展延伸。
案例:根據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的反應,推測氫氧化鈉溶液能否與二氧化碳反應?根據所給儀器,合作探究。(1)回顧知識:兩種常見的堿均能和酸堿指示劑反應,使石蕊試液變藍、使酚酞試液變紅,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石灰水反應。(2)根據所給藥品和儀器,分小組合作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學生設計的方案如圖1、圖2、圖3所示。
■
小組討論之后全班交流,師生共同評價方案的可行性。(3)教師也提出一個實驗方案(如圖4),由學生來進行評價。(4)實施方案,并得出結論。(5)反思評價: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有兩個:一是氫氧化鈉溶液與二氧化碳發生了反應,另一個是二氧化碳溶解在氫氧化鈉溶液中。
發散式:總結—探討—應用。發散式教學模式適用于復習課,為了更好地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學法指導上采用合作、探討、總結,使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網絡及良好的學習習慣。
3.查缺補漏,提升能力
課后教師指導學生完成預習時的疑難問題,同時教師將學案收起,認真檢查。對學案上反映出的個性問題及課堂上未解決的共性問題及時講評,同時教師應依據實踐經驗,及時反思總結。
(作者單位 山東省金鄉縣金曼克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