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完善目前的教育評價機制是第一位的;授課教師要減少功利心,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以及有利于學生長遠發展的教學方式,遵循循序漸進的學習規律,多體會繪畫的多種元素,把寫生和速寫放在不可忽視的位置,同時還要提高綜合審美能力,多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力、分析能力及綜合能力,不斷完善學生的整體藝術素質。
關鍵詞:和諧的師生關系;評價機制;審美能力;寫生和速寫
一、改進評價機制,減少功利性,創造美術學習的良好氛圍
經常聽到別人勸說要減少功利心、看淡名利,真正做到的人又能有幾個呢?減少功利心、看淡名利需要很大的勇氣,懦弱的人是根本做不到的。我們的家長做不到,每一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能走進大學這個神圣的殿堂,對于文化課差的孩子就想到了美術這一捷徑,無非就一個,孩子能夠上大學。至于孩子喜不喜歡,畢業以后怎么發展根本不去想;教師做不到是因為我們必須拿出成績,因為這關系到教師個人的前途、學生家長的期望及養家糊口的飯碗;我們學校也很難做到,因為一個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全靠升學率的高低。所以我想說當前教育改革效果甚微的原因之一是大家太看重名利。
二、建立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
和諧的師生關系不單單是傳統意義上的師生關系,也可以是要好的朋友關系、或者是同一種專業興趣上的最佳搭檔。這樣的師生關系也使教師在教的過程中感到愉悅輕松,很多時候我們不得不承認,學生的很多靈感正是我們要追求卻追求不到的,在與他們交往的時候無形當中會被學生的“奇思妙想”感染,或者他們做的某一件事、無意識的舉動、一種表達方法對你產生啟示,這些都可以更新我們的觀念,教師要接納、鼓勵、保護學生的這些奇思妙想,這對于學生的思想和才能自然地表達和流露大有益處,同時也會增加對教師的信賴,更加有利于形成和諧的師生關系。
三、不要為了教學效果而“臨摹”
生搬硬套的應試學法,只能拔苗助長,對學生以后的專業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寫生”“臨摹”應該交替進行。我們知道,在進行寫生課作業時,學生需要直接面對模特兒,并且要結合平時積累的繪畫理論和實踐知識,獨立完成繪畫訓練作業。訓練了觀察分析能力,對事物的概括能力,對整體造型的把握能力,對型體的刻畫能力,對空間虛實的安排能力等。如果一開始就臨摹,學生容易陷入“依葫蘆畫瓢”的泥坑,只追求和臨摹版本的相似,忽略主觀應該考慮的繪畫過程,就像使用傻瓜照相機拍照一樣,任何問題都不需要考慮,只需按下按鈕,照片就出來了,的確是節省了學習照相技術的時間,但永遠也學不到真正的知識。
四、讓學生把欣賞和分析中外名家作品當成一種習慣,并能夠汲取長處,從而大膽對各種材料和技法進行嘗試
目前我國素描基本上都是沿用前蘇聯的教學風格,學生的寫實能力、再現性幾乎成了鑒定繪畫水平的唯一標準并形成了傳統。學生長期缺乏想象力的作業訓練在他們腦海中形成了習慣,逐漸減弱的創造性思維也讓我們擔憂,我認為,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引領學生走出這個迷宮,讓他們通過欣賞名家作品來感受大師們鮮明的個性特點:凡·高澎湃的激情,達·芬奇的縝密細致,畢加索旺盛的創造力,拉斐爾的優雅抒情,魯本斯的性感,米開朗琪羅的強悍以及強烈的生命張力,安格爾的含蓄、簡潔及質感的表現等等。通過欣賞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極大增強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他們吸收、接納世界多元文化,研究和思考不同的繪畫技法并大膽嘗試。
五、堅持畫速寫——注意觀察生活、記錄生活的一點一滴
我認為在速寫教學中,教師應當著重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主動培養和訓練“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發現”的欲望,啟發學生觀察和感悟生活中動人的細節,提升學生迅速把握生活的藝術要素的能力。對于初學者剛開始畫速寫時會感到比較生澀,羞于畫,關于這一點吳作人先生認為:“我們畫速寫的態度,首先是要不計成敗地畫,再則要從感受出發,熱情地放手地畫,能畫幾筆就畫幾筆,日積月累,就逐漸心手相應了。”所以,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地畫,就像彈琴一樣,沒有人一下就能彈出動聽的曲子,這需要日復一日的訓練,堅持久了自然就會達到眼、腦、手的協調與敏銳,此外還要閱讀并臨摹大量名家作品,從中汲取營養,探索自己喜歡的速寫形式,為自己今后的美術創作收集素材。
六、教學生帶著思考繪畫,有思想地完成每一張作業
好的作品可以說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思維活動,我們要引導學生在開始進行作品之前“多想”,比如說物體的擺放位置、整個畫面的色調、怎樣表現物體的質感、空間關系的處理等因素,并且要貫穿整個作畫過程。作為指導教師,我們在給學生修改作業時要少改多問,多聽學生作畫時的想法、看法和畫法,多讓學生回顧作畫過程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針對具體問題,給學生建立正確的認識方法,并且在繪畫方法上給予學生相對的指導,使學生學會運用思維去學習自己的藝術實踐。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少犯甚至不犯類似的錯誤,積極發現和調整畫面出現的問題。長此以往,必然能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繪畫方法,從認識到技能和思想,全方位提升美術素養。
今天,我國基礎教育的改革勢在必行,教育改革和升學率似乎是“魚和熊掌不能兼得”,我們這些專業課教師似乎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境地,但這種生搬硬套、機械的應試教學模式不但大大忽略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而且直接影響了學生對學習美術的興趣。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獨特的視覺、思維、想象,去發現生活中的美,并且會運用自己最擅長的表現方式表達對事物的審美感受和體驗。這也是美術專業課教學的核心,生搬硬套、輕視過程的教學方式是對學生百害而無一利的。
參考文獻:
尹少淳.美術教育學新編[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單位 浙江省舟山市定海第五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