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著當今社會的高速發展,各行各業的競爭壓力都在劇增,就業市場上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注重的不再只是專業知識,而是綜合素質。音樂課作為一門審美教育,優化初中音樂教學方法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從更高層次上理解美、感受美、掌握美、表達美,還能提高學生的感悟力,促進學生身心發展,全面提高綜合素質。
關鍵詞:教學目標;和諧;氛圍
音樂對人類的貢獻不僅在于美妙的旋律,而且帶領人類進入更深刻的歷史表達和追尋。初中音樂課,是學生們真正開始接觸音樂的時候,他們對音樂的感情,基本上就決定了今后在音樂道路上的建樹。人教版課程要求學生全面發展,音樂教學作為學校教學的重要內容,是開展素質教育、實現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明確把握教學目標
傳統的初中音樂教學方法只是讓學生聽音樂,欣賞音樂。音樂課對很多學生而言,不過就是單純地聽歌,并沒有什么深刻的教育意義。既然要改善初中音樂教學課堂,首先,就一定要把握好教學目標,明確地讓學生知道音樂課的學習內容。例如,人教版的初中音樂教材上有一課是《亞洲之聲》,教師在上這一課時,上課之前就要告訴學生: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了解日本音樂與朝鮮音樂的主要形式與特征,知道亞洲不同地區和國家音樂的主要特色,在一節課快結束的時候讓學生談自己這節課的感悟,回答老師上課之前提出的問題。首先就明確把握教學目標,通過學習完成任務。
二、構建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音樂本來講究的就是自由平等,所以在初中音樂課堂上,老師與學生之間就應該加強溝通聯系,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環境中學習,這樣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他們敢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大家都獲得了平等的進步機會,在創新發展中感受到音樂帶來的快樂。例如,在上“遼闊的草原”這一課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表達自己對大草原的看法,用心去感受這首音樂,讓思維隨著音樂馳騁在遼闊的草原上。這樣的氛圍,更能增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在素質教育開展得如火如荼的今天,初中音樂因其美育功效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位置,承載著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形成正確審美觀的任務。音樂是最富情感的藝術,音樂進行的過程實質上就是情感展示與變化的過程,所以初中學校要求學生要以一種崇高的心態對待音樂,改善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讓音樂凈化心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將他們培養成新時代的接班人。
參考文獻:
肖迪.初中音樂實施開放性教學探討[J].科教文匯,2011(5).
(作者單位 重慶市武隆縣火爐中學校)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