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中小學校電教資源的普及,給農村基礎教育帶來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如電教資源配比的不均衡、電教人才的培養不到位、電教設備的利用率較低、設備的維護跟不上以及過度使用等問題較為突出。如何解決農村中小學電教事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成為時下電教工作者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電教資源;均衡發展;過度使用;同質現象;合理使用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教育技術也在發生著深刻的變革,特別是近年來各種智能設備的普及與運用,給農村中小學課堂教學注入了蓬勃的生機與活力。筆者在基層從事電教工作多年,對身邊發生的巨變感觸深刻,但同時也對電化教育中出現的問題備感憂慮。近年來,我和學校的其他電教工作人員,對農村中小學電教設備的現狀和使用情況進行了較為全面的調查和研究,從中發現了一些共性問題:
一、電教資源在配備上各類學校不夠均衡,且更新不夠及時
在電教資源的配備上,多數地區主要優先配備規模較大和條件較好的學校(比如城鎮中心中小學),弱勢學校配備的電教資源有限,有的學校只有一套多媒體電教設備,上電教課需要排班;有些單位的電教設備品種雜,質量參差不齊,如一部分是上世紀末的產品,一部分為一類學校淘汰的電教設備或近期配備的,設備之間配套都成問題,根本無法承載不斷發展的電化教學任務;在設備更新上,多數單位存在著等、靠、看的現象,庫存的電教設備只做應付裝備檢查之用,多數電教設備陳舊落后,已經無法滿足現代教育快速發展的需求。
二、電教資源的利用率不高或閑置
有些學校,教師對使用電教資源的興趣不高,不愿意利用電教資源授課,認為利用電教方法上課不如傳統教學手段順手;他們更不愿意去開發設計電教資源,認為做這些工作會加重負擔,浪費精力,同時,教學效果也不見得有什么起色。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學校缺乏電教方面的技術支持:即多數農村教師年齡偏大,信息化水平低,操作設備困難,對電教資源抵觸;另外,多數學校還缺乏設備的維護人員,電教設備的維護不夠及時,經常處于癱瘓、半癱瘓狀態,嚴重打消了年齡偏大的教師使用電教資源的積極性。還有就是個別學校領導和老師資源意識淡薄,不懂得珍惜寶貴的教學資源,以至于讓許多設備閑置、損壞,不能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三、電教資源被過度使用
調查中發現有些學校存在電教資源過度的使用情況。不可否認,電教設備(資源)的普及,極大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改變了傳統教學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張嘴的窘境;然而,教師在使用過程中會出現過度依賴電教資源的現象。比如,某些問題完全不必使用電教資源,但在教學過程中,仍然使用電教資源;有些演示有現成的實物,而且演示效果要比電教設備更為直觀、真實,卻被棄用;由于教師不用過多地板書,改用幻燈片,人為增加了課堂容量,使學生難于消化;課堂上,展示電教手段成了主要任務,具體教學內容被淡化,缺乏重點,本來是“多媒體輔助教學”,卻變成了“教學從屬于多媒體”……這樣做的結果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不但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而且造成了新的浪費。
四、電教資源在使用中同質現象嚴重
毋庸置疑,信息化給教育教學帶來了諸多便利,在信息化的時代,人們可以從網上查詢各類教育教學資源,選擇合適的資源加以利用,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精力。但在資源共享的同時,很多教師不再謀求對課堂教學的精益求精,往往把別人共享的教學資源拿來,不考慮是否適合自己的實際情況,未經加工直接運用,長此以往,勢必影響基礎教育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對此,我們通過調研認為,各單位指導不力,引導不夠,教學管理上存在漏洞。許多部門總是熱衷于檢查評比,不深入基層,缺乏對實際教學環境的研究;如果能對運用電教設備、多媒體手段的教師給予切實的引導和指導,在設備管理和教學管理上加強制度保障,情況定能改觀。
鑒于以上問題,上級主管部門應加大電教資源的配比工作,合理布局,統一管理,做到均衡發展;加強對基層學校陳舊電教資源的摸排工作,及時更新落后的設備;單位主管領導應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大教師的培訓力度,不是簡單地給教師上幾節信息理論課,而是要讓他們融入信息化教學中,鼓勵他們應用電教手段,開發電教資源;特別要加強專業(專職)電教管理人員的培訓,做到設備合理使用,對電教設備及時維護和保養,使電教設備(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各學校要轉變思路,不再搞面子工程和電化教學的形式主義,應該對電教資源的使用加強監管,做到合理使用,明確再好的電教手段也只是輔助教學,不能本末倒置,決定教學的是人,而不是機器和設備,這樣才能避免過度使用和浪費。
參考文獻:
[1]張桐.遠程開放教育網絡課程設計現狀評析:以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為例[J].中國電化教育,2012(10):85-89.
[2]趙永林.讓素質教育“落入”信息技術課堂[J].學周刊,2011(19).
[3]李葆文.設備管理新思維新模式:第3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吉林省永吉縣口前鎮中心小學校)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