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高中教育中開設的基礎性課程,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目前高中歷史的教育脫離了我國的教學現實,存在著許多不科學、不合理之處,重點闡述高中歷史教學中培養高中生人文素質的策略,給廣大教育工作者提出許多建設性的意見。最后,呼吁高中教師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如何對學生進行人文素質培養。
關鍵詞:高中歷史;人文素質;現狀分析;培養策略
一、目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與學生人文素質現狀
我們通常所說的人文素質指的是人文精神方面的綜合修養和素質,也稱為人文素養。高中歷史教學的職能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素質,怎樣充分利用高中歷史的教學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既是一個老話題,卻又充滿著新的挑戰。新課程改革,強調要全面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重視將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培養人文素質相結合,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價值觀的有機整合,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但是,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經驗表明,目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過程中仍然存在著許多亟須解決的問題??偟膩碚f,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歷史教學過分追求升學率、及格率和優秀率,人文素質的培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其次,高中歷史教學脫離現實,學生不能通過學習歷史而認識現實;最后,歷史人文素質的教學方式單一化,不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高中歷史教學中學生人文素質培養的策略
1.強化對學生的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很大的進步,同時也涌現了很多問題?,F在的年輕人很容易出現浮躁的情緒和心理失衡,缺乏精神營養的快餐文化正以無堅不摧的架勢迅速影響著他們的價值觀。大部分高中生喜歡吃麥當勞和肯德基,卻不愿意吃我國傳統的美食——粽子,每當圣誕節和情人節到了,他們都要去過節,長此以往,他們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繼承的越來越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學生講授我國古代優秀的歷史人物的事跡及其思想,對學生進行具體的人文精神的熏陶。比如,教師可以通過描述孔子的事跡,向學生傳授“仁愛”的思想,通過講述范仲淹,向學生傳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治世思想,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2.把歷史作為高中必修科目,開設相關人文類選修課
在筆者看來,高中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都應該開設歷史這門課,把它作為必修課,強制學生重視歷史的學習,從而加深學生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和文學遺產的了解和繼承。與此同時,高中還可以開設一些人文類選修課程,把他們列入教學計劃,鼓勵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人文類課程,規定學生修夠一定的人文類選修課學分,從而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人文素質的培養。
3.加強高中教師師德教育
所謂教師的師德,有很多衡量的標準,但是,教師的善良和公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兩個標準。教師的善良指的是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對其學生關懷,教師在致力于解決學生知識上的疑惑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生活上的難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地發展。只有當學生信賴老師的時候,才能更好地學習新知識,并且積極地掌握它。所謂的公正,指的是教師公正、公允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搞特殊優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要一視同仁,不偏愛或溺愛成績好的學生,也不忽略班里的后進生,爭取讓每個學生都獲得公正的待遇。
總的來說,相關教育工作者應該更好地適應當前我國高中歷史教學的需求,發揮歷史課堂的教育職能,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王曉東,陳桃源.高中歷史應用能力訓練教程[M].中國電力出版社,2006:98-100.
[2]朱恒夫.教學是一門藝術[M].同濟高中出版社,2006:45-46.
[3]李佩英.傳統文化與歷史教學[M].紅旗出版社,2009:102-104.
(作者單位 湖南省邵陽市新寧縣第二中學)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