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研究表明,高中生具有中度的完美主義傾向,它影響著新時代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從完美主義思想的定義和它與心理健康的關系來介紹其有害的一面,并分析其原因。
關鍵詞:高中生;心理健康;完美主義;目標追求;成因分析
一、完美主義思想的定義
完美主義是強迫性人格障礙的一種典型行為,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種人格障礙。它不是指我們生活過程中正常的對美的追求,而是追求一種遙不可及的目標和一種過分的苛求。前者,能夠完善我們的人生,實現自我的價值,但是對于后者來說,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各種不當而傷害到自己。他們的要求是強加的,需要依賴成功和成就來實現自我評價,他們對失敗特別敏感,具有高度自我批評的傾向。當他們無法達到高標準的時候,就會產生消極的后果。不僅如此,他們對別人也是過分要求,不利于其人際交往,造成仔細檢查、反復考慮、拖延、中途放棄等現象。
二、高中生完美主義思想形成的原因
1.學習壓力大,家長和老師給予的壓力
高中應該是人生中學習任務最重的時間段,每個學生都是生活在學習壓力之下,追求高的分數和名次是他們最主要的任務。但是這個任務的單純、單一性讓高中生形成了完美主義的思想誤區。
不論是在哪個科目,或是總成績上面,老師都會宣傳超越別人的思想。在“努力就會成功、汗水總會有收獲”的思想鼓舞下,學生自然是“充滿斗志”,在學習的路上不斷前進。可是每個人都會有自己擅長和不擅長的東西,過分追求高層次只會對自己的能力造成透支,不能對自己做出正確合理的評價,更不能建立繼續學習的信心,反而會為學生喪失斗志做鋪墊。
家長也對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認為他們給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生活條件,他們就應該做得很好,能夠達到所提出的目標。這樣一種過分的壓力既壓迫了學生也壓迫了家長本身,對家庭關系的和諧也有傷害。
2.高中競爭氛圍的渲染
高中生也是經過層層激烈的學習、考試競爭一步步努力到現在的。他們對競爭有著自己的認識,也了解其殘酷性。所以,他們更希望能夠完美地做好自己,這本是一個積極的學習態度,但是,隨著競爭的日漸激烈,慢慢這種學習的目的變得不再純粹。高中生追求完美,希望自己做得更好,但是激烈的競爭,讓他們更多地去注意和他人的比較而忽視了自我的一種進步,這樣的比較只會讓自己狂妄自大或是卑微。
高中的競爭非常激烈,每個人都在追求成功。但是,大家卻錯誤地認為成功就是比別人更成功,這樣造成完美主義思想的大肆流傳。
3.高中生的自我性格和交往的單一性
現在很多的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在他們的周圍有著時刻圍著自己轉的父母,有著優越的生活環境,他們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要求更高的照顧水平,缺乏和其他人的交流技巧,使得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有著超乎完美的要求。
高中生正處在思想初步形成的時間段,他們認為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做到完美的,無法接受失敗,無法接受瑕疵。所以,他們對自己和他人都提出了無法達到的要求,這也就形成了他們過分追求完美的心態。獨生子女沒有和兄弟姐妹相處的機會,他們更多地關注自身,對別人的要求非常高,近乎苛求。正是因為他們無法接受別人的失誤,不知道如何原諒,才會讓自己的生活非常困難,心理很糾結,處在完美主義的陰影之下。
高中生完美主義思想嚴重危害著他們的心理健康,不利于他們的學習、生活和成長,也對他們的人際關系,家庭氛圍造成危害。從高中生的生活環境出發,加強思想道德的宣傳,培養和鍛煉他們接受失敗、抗挫折的能力,通過社會輿論、心理健康教育、氛圍渲染、老師家長引導等手段來改善高中生的心理,完善他們的人格。
(作者單位 遼寧省撫順市第十二中學)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