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溫州民謠是一種珍貴的教學資源。對挖掘溫州民謠精華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意義,對認識溫州民謠豐富的內涵,以及如何做好溫州民謠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等問題進行一些探索性思考。
關鍵詞:溫州民謠;挖掘精華;音樂課堂教學
溫州民謠是一種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民間音樂,是一種珍貴的音樂教學資源。把優秀的溫州民謠引進并融入學校音樂教育,這不僅是深化音樂教學的現實需要,而且也是傳承和弘揚溫州本土優秀傳統音樂文化的迫切要求。
一、重視挖掘溫州民謠豐富音樂課堂教學的重要意義
改革開放三十余年,溫州很多民間傳統音樂正在一步步走向消亡。挖掘溫州民謠資源,豐富課堂音樂教學,也可以推進學校音樂教學改革也有助于傳承和弘揚溫州本土文化;既有利于凸顯學生溫州民謠傳承的主體地位,又有利于促進教師教學相長。所以說,它是一筆寶貴的財富。那么,我們身邊的這筆財富到底是什么樣子的呢?
二、傳統溫州民謠為豐富音樂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如果細分溫州民謠,可分為溫州童謠、溫州山歌、溫州民間小調、溫州地方勞動號子等幾類。這為我們從中精選豐富中小學課堂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一)溫州的民間童謠
溫州民謠中有許多非常優秀、簡潔明快、朗朗上口的童謠,如,《拜年》《三月三》《端午謠》《十二月謠》《正月初一頭》《吃餛飩》。像《懶漢歌》的歌詞:“天光露水白洋洋,勿如日晝曬太陽;日晝太陽上曬落,勿如黃昏夾暗摸;黃昏蚊子叫‘標標’,勿如明朝起五更?!庇秩?,《問姓謠》:“姆姆,你姓尼?我姓金;阿尼金?黃金;阿尼黃?草頭黃;阿尼草?青草;阿尼青?萬年青;阿尼萬?糯米飯;阿尼糯?果老糯;阿尼果?山果;阿尼山,高山;阿尼高,年糕;阿尼年?1943年;造起飛機場,壘起高射炮,把日本打黃一大堂,你看日本急勿急。手榴彈,往天上甩,甩起半天高。掉落一把刀,刀里生個額,把日本鬼子捕出殺?!?/p>
(二)溫州的傳統山歌
山歌通常是指流傳于高原、山區、丘陵地區,人們在各種個體勞動如行路、砍柴、放牧、割草或民間歌會上為了自慰自娛而唱的節奏自由、旋律悠長的民歌。在溫州傳統民歌中,山歌占了很大的比重。其音調優美,節奏平穩,旋律比較舒暢、悠揚,如樂清山歌《對鳥》,又如溫州山歌《叮叮當》,曲調優美,節奏輕快,表達了對故鄉山水的熱愛和自豪。
(三)溫州的民間小調
民間小調一般指流行于城鎮集市的民間歌舞小曲。龍灣永強一帶有《撞歌》系列;永嘉一帶有《采茶調》等等。這種小調都兼有歌舞特點,節奏整齊,曲調歡快而優美,情緒熱烈。一種是農民平時勞動之余來歌唱的,如《煙筒調》《老來哥》等,這些小調,有的樸素而清新,有的詼諧而風趣,基本上還保持民間樸素健康的特色。
(四)溫州的“勞動號子”
“勞動號子”是產生并應用于勞動的民間歌曲,具有協調與指揮勞動的實際功用。如,《打樁號子》,樂清的《船夫號子》,溫州蛋行工人的《數蛋號子》等。
可見,溫州民謠真是一筆珍貴的教學資源。那么,如何利用好我們身邊的這筆財富呢?
三、將溫州民謠融入音樂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一)嘗試溫州民謠教材的編寫
一本好的本土音樂教材,既是教師開展溫州民謠教學的理想藍本,也是學生學習了解溫州民謠的啟蒙讀物。筆者認為,教育部門應組織教師進行教材嘗試編寫。例如,這個編寫體例可以把溫州民謠分為溫州童謠、溫州山歌、溫州民間小調、溫州地方勞動號子等四大學習單元,將這個綜合活動分為學生的表演活動、創編活動、拓展欣賞學唱活動等幾個部分。關鍵是突出溫州童謠的收錄,力爭做到圖文并茂。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金波教授說:“好的童謠是孩子的心靈雞湯,它能滋潤孩子們的心靈,幫助他們成長?!?/p>
(二)要開通學校音樂課堂教學主渠道
要開通學校音樂課堂教學為溫州民謠傳播的主渠道,讓學生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學習。在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
1.利用電教媒體,培養興趣
視聽結合是溫州民謠教學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現在的學生十有八九已經不會說溫州方言,對于溫州民謠更是陌生。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搜集了20世紀90年代錄制的溫州童謠視頻、《溫州童謠300首》等資料,借助錄像、錄音、投影等電教媒體引發學生興趣。如,在學習《叮叮當》時,溫州五馬街、妙果寺、松臺山等學生們熟悉的地方出現在陌生的溫州民謠里時,學生學習的興趣被激發了,就能非常積極地參與民謠的學習。
2.采用“梨園式”教唱,加強交流
梨園式教唱是最傳統的“心傳口授”式方法,其特點是省時高效,由于溫州話較難學習,所以,采用“口授”方式教唱是溫州民謠教學最重要的教學方法。教師在“口授”的過程中把溫州話的韻律、童謠的意境、線條、韻味等展露無遺,學生則通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學習、模仿乃至心領神會,也就是已做到了“心傳”。梨園式教唱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條捷徑。學生在逐句學習中體味到了溫州童謠之趣,勢必也會對溫州本土文化產生濃厚的興趣。
3.鼓勵創造,促進提高
2011年版課標提出了強調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的教育理念。在民謠教學中,為了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質,培養學生創造的激情,我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
(1)老調新唱
溫州民謠的主要特點就是描繪生活,展現當下生活的情景。比如: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生活、學習或者社會現象進行創編,如,借用《懶漢歌》的韻律將反映新人新事新景象之類的詞填入創編新版《懶漢歌》并進行表演等,這種全新的方式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熱情。
(2)為溫州童謠設計情境表演
孩子們的音樂學習,需要教師精心的情境設計。如,教授《考試到》這一童謠,歌詞如下:“考試到,牙咬牢,背起書包摸歸逃。逃到校門頭,老師碰拉牢,老師問我‘種該尼’?我講,‘肚痛熬不牢?!边@首童謠很符合學生的心理,為此,我啟發學生結合內容分角色設計合適的動作,然后給學生開拓課堂表演空間,讓學生進行表演。學生積極性很高,完全置身于童謠的情境之中,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溫州民謠的興趣。
學校音樂教育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間音樂的豐富資源,對學生進行本地區、本民族傳統的、鄉土的音樂教育。民謠進課來,教學添精彩。筆者的這些微小的嘗試就是對這一理念的努力實踐。
(三)要重視溫州民謠在音樂教學中的持續性
“行百里者半九十”,將溫州民謠融入音樂課堂,使之在學校音樂教學的土壤上生根發芽,還需不斷的堅持。愚公荷鍤移山,終得天帝相助;達摩靜坐參禪,石壁為之感化。所以,我們應該花上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將溫州民謠融入音樂課堂的大事做好。
(四)要重視拓展課外大本營
開展溫州傳統民謠教學,不能僅靠課堂教學,還要結合學校音樂社團(如:合唱團、樂隊、舞蹈隊)、文藝演出、通過簡報、剪報、音樂小故事、音樂小報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為學生創造學習和展示的舞臺,提高學生的欣賞能力和表演能力。學校還可以充分利用廣播,播放溫州民謠每日一歌,久而久之,學生頭腦中貯存的溫州民謠會從無到有,積少成多,潛移默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溫州民謠是我國傳統民間音樂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民謠進課來,教學添精彩。挖掘溫州民謠精華,豐富音樂課堂教學,是一項深化學校教學、傳承傳統文化的基礎性事業,無論是對學生、教師,還是對學校、社會,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這也是歷史賦予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
(作者單位 浙江省溫州市育英學校)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