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概括和間接的反映,它是在感覺、知覺和記憶的基礎上產生的更為高級的認識過程。
關鍵詞:思維認識;智力游戲;提出問題;思維方式
什么是思維?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常常說:“讓我想一想”,“想一想”就是在進行思維;“想一想”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所以,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進行概括和間接地反映,它是在感覺、知覺和記憶的基礎上產生的更為高級的認識過程。
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的過渡。在思維中具體形象成分起很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呢?在這里,我想談幾點個人意見。
一、開展智力游戲
游戲特別適用于低年級兒童,是他們進行活動的主要形式,游戲既可以豐富兒童的知識,又是發展兒童思維或智力的一種良好的手段。如:找“矛盾”游戲,老師說一些有語病的話(水往高處流;鹽很甜;糖很苦;香蕉是蔬菜等),每句話只說一遍,要求學生盡快指出其中不妥的地方,以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二、向學生多提問題和鼓勵學生提問
這一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孩子,尤其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拿出幾分鐘的時間鼓勵學生提問,對一些問題可以進行反問:“你再想一想究竟為什么?”或“誰來幫他(她)解決這個問題?”這樣既能了解到他(她)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又能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采用靈活多變的形式,培養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
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發揮學生的參與性,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處于積極的活動狀態,從而鍛煉了思維,使其思維方式更加周密、更加靈活。另外,對學生經常進行一種思維訓練,容易造成思維定勢,就不利于學生的智力發展。如:在教“梯形”時,多數梯形是下底大于上底,這樣就極易造成一種思維定勢:梯形下底一定大于上底的,否則,運用梯形面積公式就是錯誤的。用一個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啟發學生思考。在數學教學中應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啟發誘導學生采用“一題多解、一法多變”的方法解答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得到充分地挖掘。
總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很多,需要我們站在“求實、創新”的角度上,不斷進取,為數學教育事業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 云南省昆明市龍泉育才學校)
編輯 曾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