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國工業區域發展存在諸多問題,結合教學及實踐談談主要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鍵詞:中國工業;區域發展;有限資源
這是一節復習課,內容是中國的工業。《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的要求是:運用資料,說出我國工業的地理分布。建議活動:討論我國工農業發展的前景。教學對象:高中二年級第二學期的學生,已經學習過所有必修模塊和初中的地理課程,關于工業學習的基礎很充分。
一、存在的問題
1.明確思想,工業是國民經濟的主導,發展是第一要務
當今國際社會存在的問題,多數都是競爭有限的資源和條件尋求更好地發展的問題。發展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如何保證可持續發展,是當今社會要解決的重要命題。
2.發展不能持續,是動力的問題,動力不足與發展條件有關
(1)工業發展的區位條件中,最占優勢的往往也會發展能為它的“短板”
如,遼中南工業基地是在本區域內豐富的煤鐵資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形成以鋼鐵機械為主相對單一的產業結構模式,在管理上缺乏變化。管理理念落后,創新不足。雖然形成最大的重工業基地,問題也恰在于此。
(2)資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區域發展的必然不可持續性,改變也是必然的
區域資源豐富成為發展的重要條件,帶來了社會經濟的巨大進步,但是30-50年后,當資源面臨枯竭的時候,發展的問題也隨之而來。比如,大慶油田、山東東營、山東棗莊、河南焦作(人教版必修二第四章問題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等以資源興起的城市。再如,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區,本身的發展都缺乏豐富的資源條件,可謂先天不足;依靠便利的交通或政策條件取得發展,仍然要面對資源短缺的問題。
3.工業生產活動本身,一般會帶來“工業三廢”,產生環境污染問題,破壞區域的生態基礎,阻礙區域可持續發展
比如,北京、上海、廣州三大城市在發展中,都面臨眾多的環境污染問題:2008年奧運會之前的沙塵暴問題、現在的霧霾問題、廣州水質性缺水問題等,都是工業化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痛苦。
4.工業引發的城市問題
工業化的發展,與城市化關系密切。城市人口以工業從業人口為主,直接影響城市的規模和等級的發展,容易出現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滯后于工業化發展步伐的問題。比如,以城市人口為中心的,住房緊張的房價上漲問題、交通擁擠問題、教育問題、外來務工人員戶籍管理問題、城市治安問題等。
面對問題時要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辦法,才是可持續發展之路。
二、解決對策
1.生態是區域發展的基礎,環境污染需要治理
治理措施有:針對具體的污染類型,對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地污染、噪聲污染等分別治理其外在表現,恢復正常的生態指標;針對其原因,通過技術手段和循環經濟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甚至通過法律和輿論監督手段追究責任,深層次治理污染的源頭。
2.調整單一的產業結構,積極實施多元化發展,提供多元的發展動力
提高薄弱產業的比重,有預見性地發展高新產業和開發旅游資源,以替代資源產業的衰弱,形成持續新動力;合理規劃,科學管理,制定適合區域發展實際情況的舉措,工業化和城市化相互促進,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
以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發展為例,尤其是20世界90年代以后,出現新的改革開放政策,面對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崛起,在產業基礎、科技實力、人才隊伍和經濟腹地等全面處于劣勢的情況下,需要改變原來輕工業為主的局面,“以產業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發展石化、鋼鐵、汽車、造船等原材料工業和裝備制造業,以此推動地區的產業升級。”
再如,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設,也存在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長期以能源、冶金、化工、建材等重工業為主,在發展中升級困難,這就要求加強技術創新和突破,提高煤的綜合利用效率和廢棄物的加工轉換技術,改變傳統的煤炭開發模式,推進清潔能源產業的發展,使其產品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制方向發展,并加大農業、輕紡工業、旅游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以降低重工業的比重,向綜合發展邁進。
通過以上分析和各工業基地的綜合對比,歸納形成區域工業發展的一般思路。工業生產的一般過程,是在工廠里,勞動力(包括工人、技術人員等)利用動力(燃料、電力)和機械設備,將原材料加工為成品。產品要銷售到市場,才能轉化成利潤。在獲取更高利潤的目的之下,需要不斷降低生產成本,而成本的構成有原料、能源、勞動力工資、運費(包括原料和產品)、內部交易成本等方面。在不同的區域,這些基本條件存在不同,因此,從經濟效益看,工廠的選擇會在有明顯優勢的地方,于是就在這些不同區位條件的區域形成各有特色的工業基地,如:中國的“四大”工業基地。為了各自區域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需要不斷分析新的情況和區位條件的變化,解決面對的問題,向新的方向不斷前進。
(作者單位 山東省棗莊市第十八中學)
編輯 曾彥慧
中國四大工業基地簡介
一、遼中南工業基地(含沈陽、撫順、鞍山、本溪、大連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鋼鐵、機械、石油化工等重工業為主。
二、京津唐工業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為頂點的三角地帶),有鋼鐵、機械、化工、電子、紡織等工業,它是我國第二大綜合性工業基地和我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三、滬寧杭工業基地又叫長江三角洲(以上海、南京、杭州為頂點的三角地帶,還包括蘇州、無錫、常州、熹興、寧波、南通等城市,也稱長江三角洲),它是我國第一大綜合性工業基地,也是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結構最完整、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最高的綜合性工業基地。
四、珠江三角洲工業基地(含廣州、深圳、珠海、惠州、東莞、佛山、中山、江門等一系列工業城市),該地以服裝、電子、玩具、食品等輕工業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