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意義重大。結合初中歷史教學實踐,對課堂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導入;設疑;整合
歷史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都積極探尋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以下是本文對初中歷史教學的幾點建議: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節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歷史老師要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導入,通過生動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投入到下一步的學習中。此外,還可以通過比較法、故事法等實施導入,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二、抓住情感結合點設疑
初中生的知識經驗較少,但是情感卻非常豐富,教師應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變化,在學生被教材感動時,或者與同學合作獲取成功時,給予相應的鼓勵和指導。例如,在教學《紅軍不怕遠征難》一課后,教師可以進行提問:“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你們能感受到紅軍戰士身上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的精神?”然后圍繞紅軍長征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思考,如:敵軍的圍追、戰士的缺衣少食等方面。
三、從成語與詩歌方面進行整合
在教學七年級《春秋戰國紛爭》這一課前,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搜集與本節課內容相關的成語和歷史典故,然后在課堂上組織學生舉行成語故事大賽,讓學生將自己搜集的成語故事拿出來與大家交流分享,包括成語的含義和由來,以故事的形式與大家討論,這樣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同時豐富了學生歷史知識,鍛煉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后續歷史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比如,“尊王攘夷”和“管鮑之交”的歷史典故可以與齊桓公稱霸的歷史事實相聯系,“退避三舍”可以聯系晉楚爭霸和城濮之戰,“問鼎中原”和“一鳴驚人”的歷史典故可以聯系到楚莊王,“減灶計”和“圍魏救趙”可以聯系到齊魏之爭,“臥薪嘗膽”聯系到吳越爭霸。這樣一來,以成語為主線對課文內容進行梳理,不但活躍了課堂氛圍,讓原本枯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而且為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
總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我們老師要不斷探索新的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對歷史事件、理論和概念的理解,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將時間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提高歷史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常梅.新課程背景下提高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方法探究[J].才智,2013(7).
(作者單位 吉林省梨樹縣第二中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