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作為高中教學內容中的一個部分,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數學是一門邏輯思維很強的課程,學習好數學能為學生進一步學習物理、化學等科目打下良好的基礎。新課改后的高中數學教學,收到一些成效,但是在高中數學新課改后也不免存在一些值得思考的問題。就高中數學新課改的實施與操作進行了簡單的思考與論述。
關鍵詞:數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
課程的改革就是要對課程進行優化,使其能發揮最好的效果,高中數學在改革的過程中又應該如何去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呢?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數學教師思考的問題。一直沿用的傳統教學面臨著改革,教師應該做何準備呢?學生又能否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呢?新課程帶給教育者的是一大堆問題,面對這些問題,經過一段時間的嘗試,找到了合適的方法。下面,本文加以簡單闡述。
一、新的教學目標的定位
中國的學生去到國外,別人最驚奇的就是中國學生的考試能力很強,但動手實踐能力卻遠不及外國的學生,這是為什么呢?我想大家應該都清楚,中國式的教育一直都是以應試教育為主,特別是在高中階段,面臨著高考的壓力,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一個目的就是要考出好的成績,上理想的大學,所以,教育和學習的目的就是高考,這也是不可避免的現實。但是,當考試完后,學生早已將知識甩在腦后,上大學后,大家都在感嘆,學了這么多的數學知識,感覺什么用也沒有,其實這就是課改的目的,學習就要學以致用,要讓學生能夠活學活用。面對21世紀這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我們要培養的人才目標應該重新確定,我們要的是能學以致用的人才,而不是只會考試的機器。
二、教學內容由單一化向多樣化轉變
傳統的教學僅僅局限于一本書上的基礎內容,學生學習的內容較為單一,有的學生會產生厭倦。而新課改后的數學教材有選修和必修,給了學生更多的選擇空間,也能讓學生從其他的方面學習到相應的數學知識,拓展他們的視野,再也不局限于基礎知識的乏味學習。例如,將一些和數學有關的程序知識與數學相結合,讓學生能在實踐中運用自己所學到的知識,不僅僅鍛煉了他們的實踐能力,同時也擴展了他們的知識層面。
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就是老師不斷地講,不斷地板書,學生則聽得乏味,甚至有走神者。本來數學就是一門比較乏味的邏輯課程,教師這樣的講法只會讓學生更加討厭上數學課,甚至是害怕上,這樣的灌輸式教育效果可想而知。面對新課程的實施,教師應該轉變自己傳統的教學方式,讓課堂活躍起來,活躍并不是說將課堂完全交由學生來主導,而是教師在積極引導的基礎上讓學生活躍起來,參與到課堂中來,形成一種自主的積極有效的探究性學習氛圍。這樣的課堂才能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受益匪淺,讓他們從一種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一種愛學習、樂學習的勤學狀態。
四、由封閉向開放的轉變
課堂一直以來被看做是學生學習的最佳場所,甚至是理想場所。可是,局限于小小的課堂,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煉嗎?就像是一只關在籠子中的鳥一樣,有一天,他會怕離開這個籠子,害怕外面的世界,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棟梁,肩上有著很重的擔子,以后的他們將要走向社會,所以,我們的教學也要面向社會,讓學生在社會中學到更多的知識,鍛煉他們的社交等能力。例如,可以讓學生到一些公司廠礦調研與數學方面有關的問題,學生小組合作,共同進行,回來可將收集到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這種開放式的教學會讓學生得到更多的鍛煉,為他們今后的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面對高中數學新課程的實施與操作,我們還需要進行大量的探索,不斷地改進,創新我們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更好的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孫立群.高中數學新課標必修模塊教學舉要.中學數學教學,2007(3).
(作者單位 青海省湟川中學第一分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