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改革提倡“學生是美術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只有當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自主地去探尋、領悟、體驗時,才能真正獲得各種美術知識技能和審美能力。因此,在美術課中,我常運用各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并把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放在首位,讓學生在良好的課堂情境中成為知識的探索者。
一、引入情境,激發(fā)情趣,啟發(fā)想象
1.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設置情境
兒童對故事都比較感興趣,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故事,誘導學生置身于創(chuàng)作的故事情境之中,則一幅幅生動有趣、天真稚拙的畫面躍然紙上,惹人喜愛。在使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小學美術教材(冀教版)的過程中,感受頗深。例如,“火車開啦”一課,通過播放視頻“火車的故事”,讓學生了解了火車的發(fā)展史,故事講得很精彩,激發(fā)了學生探索火車的欲望。
2.播放動聽的音樂感染學生,創(chuàng)造情境
在指導兒童創(chuàng)作時,播放一些音樂,用音樂的韻律美去感染學生,可以使學生的繪畫創(chuàng)作增強藝術效果。例如:“物象重組”一課,我為學生播放了“小美人魚”的純音樂,讓學生在美妙的旋律中大膽想象,自由創(chuàng)作。
3.設計問題,拓寬作畫思維空間,再創(chuàng)情境
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活動能使學生的思維獲得發(fā)散空間,畫出與眾不同的畫。例如,“圖形變身”一課,通過圓形進行連鎖聯(lián)想,如,“蘋果和西瓜又可以使你有什么樣的聯(lián)想?”鼓勵學生相互交流,大膽表現(xiàn)。在學生的筆下,蘋果存錢罐、西瓜車等有趣的圖形呈現(xiàn)了出來。還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拓展練習,思考“三角形和方形使你聯(lián)想到了什么?”等等。“靈巧的手”一課,讓學生參與手的造型活動,大膽聯(lián)想。隨后為學生“出謀劃策”,加上蘑菇屋,布置一個小兔子的樂園,畫上鮮花和草地,給孔雀安個家等等。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使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貼近生活,畫熟悉的事物,降低創(chuàng)作難度
1.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結合生活實際,有意識地滲透繪畫主題,讓學生注意觀察,如,“兒童節(jié)”“過新年”等等。
2.在寫生課中,不以像不像作為評價標準,而是強調有構思、有特點的表現(xiàn)。例如,“朋友你好”一課,引導學生掌握從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說出好朋友的主要特征及動態(tài)、神態(tài)。這樣學生就可以把好朋友畫得生動、自然。
總之,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立足教學實際,寓創(chuàng)新精神于教學之中,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情境。
(作者單位 承德市興隆縣第三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