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面臨畢業考試,每位畢業班教師都鉚足了勁,帶領學生對語文知識進行鞏固和復習。但在作文教學和復習方面卻呈現出一種乏力的狀態,聽之任之吧,短時間內不可能讓學生的作文水平有多大的提高。作為一位畢業班的語文教師,我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強化積累
1.閱讀積累
作為一個小學畢業生必須有豐富的知識積累才能寫出好作文來,雖然從開始學習語文就在進行積累,但由于年齡的限制,學習目的不明確,積累缺乏主動性、自覺性和目的性。到此時,通過幾年的學習寫作,有豐富的積累才能寫好文章已經成為學生的一種共識,如果教師強化學生積累可能會有較為明顯的效果。我嘗試了兩種讀寫方法:每天三讀,選一篇美文,早晨起來大聲朗讀,傍晚輕讀一篇佳作,晚上就著床頭燈看一會兒精美的文字,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積累,又培養了學生的語感。每周讓學生選讀五篇好文章,范圍不限,可以是優秀作文選、兒童文學、世界名著,也可以是漫畫卡通。看過后,每周寫三篇讀書筆記,形式不予限制,可以是摘抄好詞佳句,可以是讀后感,可以是閱讀提綱。只要堅持,學生的領悟能力會有所提高。
2.生活積累
在習作中,閱讀積累和生活積累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但對于小學生來說,要更強調學生主體的親歷、感受和體驗。所以生活積累更為重要。我們要讓學生意識到這一點,也要讓家長有這樣的認識。多利用周末、假日帶學生到大自然中去游歷,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都可以作為學生思辨、回憶的對象。學生在上學、放學路上,在學校,在家里,在班集體里,都要做一個有心人,讓許多生動形象的素材儲存在腦子里,寫作之時信手拈來。
二、加強方法指導
一直以來,作文教學中老師都在回避講過多的寫作方法和術語,專家們也一直強調“寫作無定法”,但是,當學生通過這幾年的學習,對一些基本方法和手法已經有了一些感受,而且通過仿造例句明白了它的特點,通過課堂發言、口語交際體驗到了運用的樂趣,所以,我們還是可以融合閱讀教學進行一些寫作方法的指導。
1.扣題選材,詳略得當
首先教會學生讀懂作文要求,從題目中的每個字、每個詞入手,弄清寫作對象、寫作范圍。抓住“題眼”弄清選材重點,然后讓學生學習從所占有的材料中選出更切合要求的素材。
學生的習作經歷了不會寫到會寫篇幅較短的文章再到會寫篇幅較長的文章的過程。但是篇幅較長是不是就到達了最佳狀態呢?不是,還得讓學生學會思考,材料的哪些部分和要表達的中心有密切的關聯,這部分內容要做詳細的處理,哪些只需要略作交代。當然所有的方法,不是就理論而講理論,應該放在閱讀教學中進行,十二冊第五單元的幾篇課文就是很好的范例。如《故宮》一文,將紫禁城的中心——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作為重點詳細描寫,而故宮的后半部分乾清宮等,卻寥寥數筆勾勒位置而已,在閱讀教學時要讓學生有所體會。
2.結構清晰,過渡自然
文章的結構就是文章的框架,是文章的“身材”。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前者呼后者應,首尾呼應,形成一個“圓”,這一點也不是憑空灌輸給學生,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這些作為藍本的教材也有無數這樣的例子,《故宮》《陸羽與〈茶經〉》等都是這樣的范例。在寫作游記類文章時,可用移不動點的方式串聯組織結構,也可以用定點觀察的輻射式組織結構;在介紹一個事物的幾個方面的時候,可用并列的方式。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也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如在《敦煌壁畫》一課中,在介紹壁畫的幾個特點的時候,每段都以首句為中心句,點明本段內容,以下具體展開,結構嚴謹勻稱。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根據教學實際,在學生有強烈感受的同時進行習作實踐,效果定會事半功倍。
3.巧用修辭,美化素材
在幾年的語文教學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是老師們非常重視的,也花費了大量的精力,比如對修辭手法的處理,首先是從課文中將這類知識提出來加以感受、體會,然后大量地仿造范例,但卻忘了最終的目的——用于交流。所以在指導習作方法時,指導學生將比喻、擬人、夸張、反問、排比等恰當地進行運用。再如平時積累的象聲詞、表顏色的詞、人物語言的幾種表達方式都要讓學生在寫作中進行實踐運用,教師要抓住習作講評的時機對學生的運用加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勵,提高其積極性。
當然,作文方法技巧還有很多,可根據學生學習實際,結合閱讀教學進行整合、實踐。
三、突出作文教學的周期性和主題性
幾年的習作教學,學生對各種類型的作文都有所涉獵,有所了解。但由于課本習作編排是按主題編排不是按習作類型編排,各種類型的作文在學生心中的印象是零散的,所以在最后的時刻,教師還一味地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一成不變地執行教學計劃,可能是不行的。教師可以制定出一個一個的小周期,一周期一個類型,從課堂指導到課外作文再到課堂作文進行訓練。
四、創新作文方式,激發學生興趣
1.將習作前指導、習作中指導、習作后指導多種方式相結合
在過去的作文教學中,擔心學生不會寫,所以總是在習作前進行詳細的指導,但這樣的指導對于學生的聽是需要耐心和毅力的,這或許就是學生懼怕作文的原因之一吧。對于畢業班的學生,我們不必拘泥于這種形式,可將習作前指導、習作中指導、習作后指導多種方式相結合。充分發揮作文指導診斷、導向、總結等不同作用,提高周期作文效率。
2.將自由作文與限時作文相結合
配合周期作文訓練計劃,將自由作文與限時作文結合起來。可以在周一進行本周期的專題作文指導,讓學生利用一周的時間去寫好一篇美文,到了限制時間寫作的時候,由于考場氛圍和競爭性他們使出渾身解數寫出一篇好文章來。這樣,無數個小周期下來,對于學生進行即興作文、適應考場作文會有很大的幫助。
3.改變作文講評方式
在作文講評中,教師多安排有欣賞這一環節,但大多是選出好的文章念給學生聽,為提高學生對作文的興趣,為有針對性地指導可改變原來的方式。如可以選一段美文作導語吸引學生之后再念全文,也可以念一半情節,讓學生想象下面的情節再念出來進行對比。其次,對于學生的創新之處,如一個手法的恰如其分地運用,一個絕妙的細節描寫,一個四兩撥千斤的過渡,一個獨具匠心的開頭、結尾,一個能點亮讀者眼睛的題目都給予表揚、肯定。這樣,讓學生對自己的每篇作文,對每次作文課都會充滿期待,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
總之,學生習作最重要的是學生的積累,如果教師能用適宜的方式,讓學生良好的積累以極高的熱情、精巧的方式表達出來,必然會促使畢業班的作文教學實現有效而且高效。
(作者單位 四川省資陽市雁江區馬鞍九年義務教育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