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小一“識字”,牽動眾人心!幼教專家強調“去小學化”,對幼兒提前識字持否定態度。小學一線教師頻頻疾呼:提前讓孩子認些字吧,既能緩解進入小學的識字壓力,還能提前閱讀。各類專家、機構積極搶灘幼兒識字市場,圖畫識字法、電腦識字軟件深受部分家長喜愛,識字培訓課程供不應求。
關鍵詞:求同存異;識字教學;識字規律
在多種觀念的沖擊下,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情況日漸呈現出明顯的兩極分化,有的識字量大,提前進入了較高層次的閱讀;有的大字不識幾個,過程舉步維艱。怎樣立足于學生的實際情況,點面結合地夯實“識字”這一語言文字大廈的基石,在新的高度上考驗著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字”與“學生”是識字教學過程的兩大主體,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從分析它們各自體系中的共同點和差異性入手,建立教學過程中的連接點,讓每個學生的識字情況在原有基礎上都能得到提升和發展。
一、挖共性,把方向,輕松快樂來識字
1.漢字識記有規律
每個漢字都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逐層深入的。就像交朋友一樣,先將其人、名對照,再深入了解,和漢字交朋友也一樣。音、形對應放首位,熟記字形最重要,深入掌握到字義。人的認識過程具有順序性和階段性,總是由輪廓到細節,從辨認到預見,其中掌握字形的過程是一個這樣多次反復的過程。每一個漢字無不是這樣由表及里,層層推進,反復呈現才能真正把所識的字牢牢掌握,讀得準記得牢還用得妙。
教學中,要牢牢把握住識字教學的整體性和層次性,有條理地展開教學。一年級時,我將課堂識字環節規律化:拼音幫助讀準字音—游戲再現幫助記憶—自主識記強化認識—隨文理解內化識字,這樣規律性的識字環節幫助一年級學生建立了識字的正確步驟;“開火車識字、摘果子游戲、找朋友”等識字教學小法寶,操作簡單,在競爭中點燃學生的識字激情,并在一次次直觀的重現中不斷沖擊學生的視覺,達到記憶的效果。
2.心理特征共性大
低年級學生觀察事物往往只注意整體,比較籠統,不夠精確,在感知事物時著眼于事物的大概輪廓與整體形象,常常忽略對事物做精細的分析,放過事物的某些細節。他們的注意力常常投注在那些鮮艷的、新穎的、有趣的、動態的事物上,很難長時間保持在一個事物上。在識字上也是如此,他們看字只是看個形狀,關注每個字的輪廓,無法細致把握字的每一個細節,于是認字時容易把形近字張冠李戴,如“日”與“目”“木”與“本”等等,在他們眼中乍看都是同一個字。
針對這一共性,識字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想方設法抓住他們的注意力成了首要任務,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造一個歡樂光明的教學環境的主要途徑之一。”激活學生的識字興趣,讓學生愿意和漢字交朋友,樂意和漢字打交道,那低年級的識字教學就成功了一半。教學中,我千方百計創設普遍適合他們的學習情境,開展各種活動和游戲,運用各種教學輔具,以直觀、形象、生動的方式展開識字教學。教學《菜園里》一課時,我出示市場的場景錄像,在講臺上擺放各種蔬果,一旁還放著幾個菜籃子,學生一上課就睜大了眼睛,尋思著老師葫蘆里賣的什么藥。沒有了上課前的互相問好,直接對學生說:“今天我們一起去逛逛菜市場,好嗎?”學生個個歡呼雀躍,迫不及待地想參與“買菜”。接下來在學生“買菜”的過程中結合各種蔬菜瓜果名稱的識字教學,認識實物與字詞學習相結合,真實的生活實踐與靜止的文本超鏈接,學生興趣盎然,識字高效,并在看、摸、聞中獲得直接的生活體驗,識字就變活了。
二、尋差異,細思量,百花齊放展個性
1.漢字構字大不同
漢字有“六書”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即每個漢字有它潛在的特點。雖然都是構字法,但其中象形、指事側重造字,會意、形聲側重組字,轉注、假借側重用字。挖掘每個漢字的構字特點,抓住特點尋找恰當的識字突破口,有助學生識字事半功倍。如,日、月、馬、鳥、瓜、豆等象形字,用圖畫識記直觀又準確;“日”與“目”,兩個字都是象形字,結合圖片與字的演變過程來加以辨析,便可杜絕形近字混淆的難題。從、眾、林、森等會意字用字謎識記能直達字義;識字加減法、歸納分類法則是突破形聲字識記的妙招。
2.個性特點有懸殊
低年級學生在年齡心理特點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其發展速度并不是齊頭并進,而是有快有慢,在各自的性格、能力上也存在不小的差異,一味地求同,取平衡,很容易使學生失去新鮮感,產生惰性和依賴性,更會限制學生思維和創造力的發展。因此,在“求同”的基礎上,必須鼓勵“存異”。有的學生觀察能力出色,記憶力強,善于從課本中、生活中觀察積累,可以讓他們自由識字,制作識字小卡片進行識字積累;有的學生形象思維特別突出,對圖形特別敏感,可以讓他們借助圖畫識記生字,把生字畫一畫;有的學生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可以讓他們編兒歌、編故事;有的學生善于通過運用來識字,可以讓他們組詞、造句……如,在識記“休”一字時,當老師說:“用你自己的方法來記記‘休’吧!”學生競相展示自己的與眾不同:有的學生說他平時看到過“休息室”的牌子,有的學生畫了一個小人靠在一棵大樹上休息,有的學生走到門邊靠在門框上閉眼休息,有的用“休息”說了一句話:星期天,我在家休息。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擅長的方式去“釣魚”,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識字,使自己的特長得到充分發揮,還可以學習別人多樣的識字方法,這樣課堂異彩紛呈,有利于學生學習興趣源源不斷地產生,靈感不斷閃現,既提高識字教學質量,又使這些方法成為將來語文學習中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當然還有一部分不善于表達、識記能力較弱的學生,也可以允許他們慢一點,在平時的教學輔導中給予適合他們的基礎識字方法,如,筆畫組合法、拆字法、比較法等,讓他們也能獲得成功的喜悅。
低年級的識字教學要起到基石的作用,不能僅為識字這一目的而識字,要因“字”制宜,因“生”制宜,靈活引導,充分調動學生識字的熱情,倡導學生在情境中識字,發揮自己的優勢來識字,使之成為一項可持續發展的語文技能,為閱讀、寫作打好前站。
(作者單位 福建省廈門市前埔南區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