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前預習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導航,因此,教師必須重視和抓好課前預習。那么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前有效預習?重視課前預習的方法的指導;精心設計預習提綱;改變預習的檢查形式;爭取讓家長參與預習的過程。
關鍵詞:有效預習;高效課堂;預習提綱
課前預習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構建語文高效課堂的基礎。教學效率提高與否,學生所獲豐欠與否,都與學生課前預習的有效性有直接的關系。
一、小學語文課前預習的現狀及重要性
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真正能做到思考的只是一小部分學生,很多學生是還沒來得及有自己的想法,就被別人的答案替代了。久而久之,他們就形成了一種惰性,上課只是坐著等結果,從不思考,課堂的高效從何談起?為什么會這樣呢?原因是他們課前沒有預習。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葉圣陶先生說:“上課以前,學生要切實預習”,“預習一項規(guī)定為必須使學生實做的工作”。葉老之所以這樣重視和強調預習,正是因為預習可以促使學生“開動腦筋”,提高自學能力。
二、如何實現小學語文課前有效預習
1.重視課前預習方法的指導
有的學生預習的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就是沒有好的預習方法,預習缺乏有效性。教師應該教授學生預習的方法,幫助學生明確預習的目的,采取各種手段提高學生預習的有效性。
(1)標段落
即在預習課文的時候,在每個段落前用數字給它標號。這個看似無用的舉動,卻可以提高預習的有效性。首先,它可以讓學生對預習的課文有一個感性的、基本的認識,對課文的布局有大概了解,進而對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解讀;其次,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提高師生教與學的操作性。
(2)標生字詞
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用自己熟悉或喜歡的符號標出課文中不懂的字詞,符號要簡單明了,不然會起反作用。這樣可以在講解的時候,了解重點,把握難點,加深記憶與理解。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標生字詞不僅要標它的讀音,而且要標它們的意思,加深記憶與理解,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3)朗讀課文
在預習的時候,學生要自己把課文流利、正確地朗讀出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直到正確流利為止。小學高年級所選的課文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適合朗讀。通過朗讀可以充分熟悉課文內容,提高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4)找疑難處
朗讀后,對課文不明白有疑問的地方可以用“?”標出來,將自己的理解與老師的講解進行對比,找出不足的地方,加深理解。這樣長期堅持下來,養(yǎng)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可以有效地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5)查資料
用工具書或其他的方法,查文中的生字詞、疑問及背景資料。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應將重點放在理解上,嘗試解決自己的疑問。這樣還可以擴充自己的知識面,深入了解文章含義,提高預習的有效性,為課堂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精心設計預習提綱
設計出高質量的預習提綱是提高預習有效性的關鍵。我認為好的預習提綱要做到“三貼”:貼近課程標準,依標設練;貼近教學目標,體現重難點;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可望又可及。
比如,教學低年級《黃山奇石》一文,可這樣布置預習題:(1)借助拼音認讀課后14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你是怎么記住的?(2)在書中找出“仙桃石”“猴子觀?!薄跋扇酥嘎贰薄敖痣u叫天都”并收集有關黃山的圖片資料或文字資料。(3)你覺得黃山的石頭怎么樣?教學高年級《釣魚的啟示》一文,可布置這樣的預習:(1)聯系上下文,說說“啟示”“不容爭辯”“抉擇”等詞語所要表達的意思。(2)“父親為什么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里?”“我的心情是怎么變換的,你能找到我心情變換的詞嗎?”(3)讀讀課文倒數第2段,思考父親告誡“我”的話的意思。
3.改變預習的檢查形式
以往的預習檢查,不外乎是教師根據預習時提出的問題逐一在課堂上進行出示,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但久而久之,學生熟知了教師的檢查套路,就會覺得乏味。所以,我們應該常常變換檢查形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教學《自相矛盾》《晏子使楚》《窮人》等課文時,我一改往常的做法,課始就讓學生根據預習所獲,分組來演一演課文中的一個片段,看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預習到位的學生自然表演得到位、流暢,得到大家的認可,預習的積極性自然就更高了。
4.爭取讓家長參與預習的過程
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它對學生的作用不可替代。而且預習一般是在家里進行的,家長更能參與學生的預習過程。父母可以檢查子女的預習成果,或在有能力的條件下,與子女共同討論,對子女做出適當的引導。而且父母還可以對良好的習慣與方法進行肯定表揚,提高子女預習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提高預習的有效性。
總之,重視預習,加強預習的有效性,讓預習真正成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高效課堂,是我們每一位小學語文教師的責任!
(作者單位 甘肅省嘉峪關市明珠學校)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