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各種“秀”悄然興起,就連我們最清靜的課堂都不甘示弱。各類培訓的風靡,也助長了課堂秀迅速茁壯的成長。校內公開課,校外的培訓課,某知名學校的觀摩學習課,各地市每年舉行的賽教課等等,名目繁多,讓人眼花繚亂,顧暇不及,穿梭于這各種課堂之間,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幾乎每節課都完美得讓人驚嘆,精彩得讓人欽佩。但同時我也有了自己的另一種感受。
一、真實性
說到公開課的真實,不能回避的是公開課與常規課的區別。由于公開課的特殊性,它比常規課更要求完美是必然的。為了這個“完美”,公開課就越來越失去了個性。對相當多的公開課承擔者來說,備課是教研組的集體行為,大家提意見,人人當參謀,本來也是一件好事,為了“完美”,公婆的話都不得不聽一點。但這樣一來,公開課實際上已不是某一教師自己上的了,而是體現了“集體智慧的結晶”,任課者個人的風格已幾乎不存在了。
二、實效性
公開課為了達到預想的“完美”效果,就越來越講究形式了。開頭說什么話?中間安排個什么小技巧?“亮點”安排在什么地方?結尾設計個什么“高潮”?每個環節需要多少時間?課堂上提出的問題,提前給學生下發答案讓背誦,甚至連回答問題的學生都提前安排好,但又要求全班同學都舉手,回答問題的學生基本上都是些成績優秀的佼佼者,那些學習一般的把手舉起來其實只是個陪襯罷了……總之,公開課就是越熱鬧越好,越花哨越好,越“嚴謹”越好,越“精巧”越好!另外,老師在準備公開課的時候,很多時候考慮的是“時尚”:比如上面提倡使用電教手段,于是,可能就為使用錄音機而設計一段朗讀或為投影片設計一個環節。最近多媒體教學熱門起來,于是很多公開課就生硬地把電腦搬進課堂,以顯示“現代教學”。公開課為了能吸引人眼球,突出新穎,教師們把精力過多地花在怎么使公開課形式多樣上,對教法及課本內容研究得不夠透徹。
三、引領性
公開課的目的一般是要倡導我們的教學觀念和行為,引領我們走近進而走進教育教學的時尚。但這種“秀”出來的課堂,我們可曾看見教者的真實能力,我們可曾看見學生的真實水平,我們可曾看見教育中真實存在的問題?沒,我們沒看見。精雕細琢讓我們只領略了她的美麗和動人,可華麗衣著下到底是怎樣的實情,我們不曾了解。那么這樣的課堂還有它的引領性嗎?我們就算把公開課堂中的這種理念、這種教法學來,那在我們的平常教學中能順利地操作嗎?這樣的課能推廣嗎?
(作者單位 陜西省旬邑縣原底小學)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