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暖花開,中小學也普遍進行了省級教學能手選拔賽。作為評委,深深感受到青年教師的全面發展,不僅體現出對教育事業的激情,還滲透著對新課改的探索。欣喜之余,又有些許遺憾:許多選手注意了主體而忽略了細節,不免稍遜風采。
從教態看,表現在一是儀容儀表不規范,有的女教師身著高跟鞋、響底鞋,佩耳環、戴戒指,有的男教師則敞衣露懷、長發牛仔。二是語言表達不給力,有的語調一直平緩如水,有的則前緩后急,有的則把刺耳當成激情,還有個別老師的口頭禪太多,據統計一位語文老師的“這是什么呢?”一節課竟達80多次。三是教學姿態不大氣,有的老師不管是講課說課一直坐在講臺上,有的則低頭弓腰,有的則太拘謹,失去自然,有的手勢夸張,稍顯做作。
從教風看,首先表現在表演性太強,活動太多,而設置的問題缺乏探究性,有個老師提問:“24小時是幾天?”其次表現為課件太多,而忽略了傳統板書、講授,一節課熱鬧之余,收效甚微。三是講課時照本宣科,說課時一念到底,眼睛看的不是評委或學生,而是天花板或地面。
從教學的設計看,一是教學環節安排不當,虎頭蛇尾。一個教師的導入部分用了7個舉例、活動,耗時9分鐘,而小結、課練、布置作業只有三分鐘。二是大部分忽略了板書,一節課講完了,黑板上只有一個隨手畫的草圖,或者是幾個凌亂的字、詞。三是缺乏課標導引。最后表現為把備課、講課和說課混在一起,講不明、說不清。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教學的藝術就在于能夠創設恰當的情景?!痹谝欢ǔ潭壬?,細節決定成敗。作為一個曾經的省級教學能手,我提出幾點想法,希望青年教師能夠注重細節,更顯風采。
一、端正教度
規范儀容儀表,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依據衣著得體;調控語言表達,加強聽講效果;力求姿態大方,更顯個人魅力。
二、嚴謹教風
力求自然、把握層次;恰當運用多媒體,一般一節課的課件以7、8張為宜;改“教教材”為“用教材”,手、眼、聲、情并用,秀出氣氛。
三、精心設計
規范教學環節,一般復習、導入以3分鐘為宜,而小結則一般在下課前7、8分鐘就要進行;規范板書、建構“骨架”,利用板書小結,簡單明了;立足課本,以課標為指引;分清備課、講課和說課,備課側重“怎么教?”講課則是“教什么?”而說課是“為什么這樣教?”說課時間以十分鐘為宜,一般分說教材、說教法、說學法和說教學過程四個方面,重點則在教學過程的設計。
總之,一節高效課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一個優秀的教師不僅是一個高明的組織者,也是一個出色的藝術家。這就要求教師進一步端正教態,身教勝于言傳;嚴謹教風,精彩展示自己的風采;精心設計,使我們的課堂更流暢,使學生能夠真正體驗學習和成長的愉悅!
(作者單位 陜西省銅川市第一中學)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