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的低效乃至于無效在多數小學學校是普遍的現象,如何破解這一難題,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是我們基礎教育工作者苦苦探索的課題,幾年來從教學管理的角度進行了大量嘗試,對于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真正實現高效課堂有了深刻的體會和感受,現與大家分享,請大家給予指正。
一、進行備課改革,探索單元集體備課
要想使課堂高效,教師備課是關鍵。我們提出“一課兩案,個案實教”的備課模式,在我校實施以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們采用“通用教案”與“個案補充”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備課和執教,具體做法是:教研組長提前依據教學進度將教學內容分配給本組教師,確定好每個單元教學的單元主備人,每個單元各主題的主備人,利用每周的集體備課時間,集思廣益,形成“通用教案”。
主要流程:確定單元主備—單元集體備課—個人初案設計—初案集體研討—個案補充修改—進行教后反思。
單元集體備課、“一課兩案,個案實教”的實施,確實減少了教師費時低效的摘抄教案行為,引導教師把精力轉移到教材的把握、學情的調研、教法的改進、教學的反思上,真正提高教學的效益。為將這個備課方式落到實處,我們除了制定相應的制度外,還實行教學領導分學段參加集體備課,明確職責,認真指導集體備課的全過程。
二、開展觀課議課,提高教研實效
構建高效課堂,同伴互助尤為重要。為了幫助教師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的目的。我們每學期開展“每人一課”課堂教學觀摩研討活動。采取“主題教研課”“同課異構課”等形式,在同組范圍內公開執教,觀課教師結合高效課堂教學觀察評價表進行聽課評課,然后結合本組教研主題,展開有針對性地交流研討,及時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客觀評價一堂課是否高效,以便于及時改進,總結提高。同時,還組織開展新教師的匯報課,骨干教師的示范課、引路課、精品課的觀摩研討活動。
三、深入課題研究,引領帶動改革
課題研究是改革課堂教學,提升教師素質,取得課堂高效的途徑。我校先后承擔多項國家省市級課題,市級《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策略研究》已經結題,現在正在研究的課題有國家級課題《小學語文“預習、指導與檢測”三段教學法的實踐研究》,十二五規劃省級立項課題《利用網絡資源提高小學生自我閱讀能力的研究》;十二五規劃市級立項課題《小學語文閱讀方法與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區級小課題《中年級學生閱讀習慣培養的實踐研究》等。
四、探索教學新模式,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助力
我們從改革預習結構、改革課堂結構、改革課堂教學過程、改革學生學習方式四個方面入手,探索“語文三段七環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型的學習方式和良好學習習慣,構建自主高效、靈動活力的課堂教學模式。
“三段”是指“課前預習、課中指導、課后延伸”三個階段;語文的三段學習,是讓課堂教學向課前、課后延伸開放,分階段做好課前準備性學習、課中自主性學習、課后拓展性學習,把學習時間還給學生,保證學生有讀書、獨立思考、質疑問難、多向交流、拓展實踐的時間,從而使學生能自主并個性化地學習。
課前預習:關注學生學懂了哪些知識,遇到了哪些困惑,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課中指導。
課中指導(七個環節):激情引入—檢查預習—合作學習—體驗感悟—質疑探究—展示交流—拓展檢測
課中指導主要以小組合作為基本方式,為學生提供充分學習、思考、交流、自主的時間和空間。改變學生過去那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動機和強烈的求知欲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最終實現自我學習。
課后延伸:主要是對課內教學內容的拓展延伸,如:讀寫結合訓練,拓展閱讀積累,自主閱讀感悟等。
總之,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改革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是實現語文高效課堂的必經之路,通過上述嘗試,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從無效到有效,現正向高效邁進。
(作者單位 唐山市古冶區趙各莊第一小學)
編輯 孫玲娟